[实用新型]一种减少前围板侵入量的前减震器塔支撑结构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76874.2 | 申请日: | 2018-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424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颜海棋;朱卫钢;颜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11 | 分类号: | B62D21/11;B62D21/15 |
代理公司: | 南京九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7 | 代理人: | 严巧巧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开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减震器 支撑结构 前纵梁 前围板 侵入 贴合 本实用新型 截面形状 贴合固定 上表面 上翘 折弯 直边 车身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少前围板侵入量的前减震器塔支撑结构及汽车,所述前减震器塔支撑结构位于前减震器塔与前纵梁位置对应处,且同时贴合固定于前纵梁和前减震器塔上;所述前减震器塔支撑结构在车身左右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型,“⊿”型的两个直边中一个贴合在前减震器塔上、另一个贴合在前纵梁的上表面,实现抑制前纵梁根部外撇、上翘和折弯现象,进而达到减少前围板侵入量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领域,特别是用于减少汽车前围板侵入量的结构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前围板是指发动机舱与车厢之间的隔板,它和地板、前立柱联接,安装在前围上盖板之下。前围板上有许多孔口,作为操纵用的拉线、拉杆、管路和电线束通过之用,还要配合踏板、方问机柱等机件安装位置。
车辆前部碰撞是现交通事故的主要形式之一,在交通事故中乘员受伤害比率较大。各国均把汽车的前部碰撞性能作为汽车安全性能评价指标之一。而在前部碰撞过程中,前机舱能否有效吸收及传递碰撞能量显得尤为关键。若传递到前围板上的碰撞能量过大,则会直接导致车内乘员的人身伤害。
传统的控制前围板侵入量的设计通常考虑依靠汽车纵梁的结构传递和吸收能量。例如申请号为201410648464.5的实用新型专利,通过在纵梁内部设置纵梁加强板,并且纵梁加强板和悬置加强板形成一个整体,将纵梁结构缺陷处焊接到一起,提高纵梁的抗弯能力,使得纵梁的结构缺陷处不再提前变形,能够很好地向后传递,提升了正面碰撞性能。
上述加固方式,仅从前纵梁本身的强度进行考虑,在撞击试验中,仍然可以出现较严重的前纵梁折弯、外撇和上翘的现象,导致对前围板的冲击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前围板侵入量的前减震器塔支撑结构及汽车,用于从纵梁外部的减震器塔处借力对纵梁进行加固,使得前围板侵入量能够得到合理控制。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少前围板侵入量的前减震器塔支撑结构,所述前减震器塔支撑结构位于前减震器塔与前纵梁位置对应处,且同时贴合固定于前纵梁和前减震器塔上;所述前减震器塔支撑结构在车身左右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型,“⊿”型的两个直边中一个贴合在前减震器塔上、另一个贴合在前纵梁的上表面。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前减震器塔支撑结构与前纵梁搭接的位置处,在前纵梁宽度方向搭接的宽度大于等于前纵梁一半宽度、在前纵梁长度方向搭接的长度≥120mm;所述前减震器塔支撑结构与前减震器塔搭接的位置处,在前减震器塔高度方向搭接的高度大于等于前减震器塔一半的高度。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前减震器塔支撑结构的边缘位置设置有一圈翻边,所述前减震器塔支撑结构通过翻边与前纵梁、前减震器塔的表面贴合接触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前减震器塔支撑结构为钣金件,且料厚为1.2mm以上,材料屈服强度为280MPa以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减少前围板侵入量的前减震器塔支撑结构。
有益效果: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少前围板侵入量的前减震器塔支撑结构和汽车。前减震器塔支撑结构在前纵梁的与前减震器塔对应的位置,能够依靠前减震器塔获得来自外侧上方方向的支撑,能够加固该位置的前纵梁;由于一般在左右两侧的前减震器塔之间设置有左右前减震器塔连接结构,因此,在左右两侧前减震器塔的共同作用下,前纵梁不易发生向任意一侧的外撇和上翘。同时支撑结构在前纵梁的根部固定,能够减少前纵梁后部的折弯量,进而达到减少前围板侵入量的效果。
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768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