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车身骨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73068.X | 申请日: | 2018-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46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黎林;徐焕新;鲁连军;于永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徐伟 |
地址: | 20170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柱 车身底板 骨架结构 下车身 连接件 横框 纵框 本实用新型 第二连接件 第一连接件 新能源车辆 铝型材 | ||
1.一种下车身骨架结构,适用于新能源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车身骨架结构包括:
车身底板框架,采用铝型材;其中所述车身底板框架包括:
第一横框,所述第一横框的长度根据该新能源车辆的车型需求设置;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框的一端连接,且该第一连接件与该第一横框构成的角度小于180度;
第一纵框,所述第一纵框的长度根据该新能源车辆的车型需求设置,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且该第一纵框与该第一连接件构成的角度小于180度;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纵框的另一端连接,且该第二连接件与该第一纵框构成的角度小于180度;
第二横框,所述第二横框的长度根据该新能源车辆的车型需求设置,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且该第二横框与该第二连接件构成的角度小于180度;
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框的另一端连接,且该第三连接件与该第二横框构成的角度小于180度;
第二纵框,所述第一纵框的长度根据该新能源车辆的车型需求设置,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且该第二纵框与该第三连接件构成的角度小于180度;以及
第四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纵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框的另一端连接,且该第四连接件与该第二纵框构成的角度小于180度,该第四连接件与该第一横框构成的角度小于180度;
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一纵框的一端连接,且垂直于所述车身底板框架所在平面;
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一纵框的另一端连接,且垂直于所述车身底板框架所在平面;
第三立柱,所述第三立柱与所述第二纵框的一端连接,且垂直于所述车身底板框架所在平面;以及
第四立柱,所述第四立柱与所述第二纵框的另一端连接,且垂直于所述车身底板框架所在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身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车身骨架结构还包括:
左侧前上纵梁后段,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框上;
右侧前上纵梁后段,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框上;
左侧后上纵梁后段,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框上;
右侧后上纵梁后段,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框上;
前围板横梁,跨接该左侧前上纵梁后段与该右侧前上纵梁后段,所述前围板横梁的长度根据该新能源车辆的车型需求设置;以及
车身后横梁,跨接该左侧后上纵梁后段与该右侧后上纵梁后段,所述车身后横梁的长度根据该新能源车辆的车型需求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车身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车身骨架结构还包括:
座舱前横梁,跨接该第一立柱与该第四立柱,所述座舱前横梁的长度根据该新能源车辆的车型需求设置;以及
座舱后横梁,跨接该第二立柱与该第三立柱,所述座舱后横梁的长度根据该新能源车辆的车型需求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车身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车身骨架结构还包括四个支管梁,所述四个支管梁分别跨接该第一立柱与该右侧前上纵梁后段、该第二立柱与该右侧后上纵梁后段、该第三立柱与该左侧后上纵梁后段以及该第四立柱与该左侧前上纵梁后段。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车身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车身骨架结构还包括:
左侧前下纵梁后段,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框上;
右侧前下纵梁后段,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框上;
左侧后下纵梁后段,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框上;
右侧后下纵梁后段,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框上;
左侧前舱支架,所述左侧前舱支架跨接该第一横框与该左侧前下纵梁后段;
右侧前舱支架,所述右侧前舱支架跨接该第一横框与该右侧前下纵梁后段;
左侧后舱支架,所述左侧后舱支架跨接该第二横框与该左侧后下纵梁后段;
右侧后舱支架,所述右侧后舱支架跨接该第二横框与该右侧后下纵梁后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7306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