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样车运输料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664724.X | 申请日: | 2018-05-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45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良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1/02 | 分类号: | B65G1/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飞思明珠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8 | 代理人: | 刘念芝 |
| 地址: | 402260 重庆市江***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纵梁 上托架 下托架 并排设置 铺装 轮胎装置 所在平面 支撑架 横梁 料架 样车 输送带 本实用新型 可拆卸连接 装卸效率 内空间 吊环 运输 集装箱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样车运输料架,包括下托架、上托架、支撑架、吊环,下托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纵梁与连接在四根第一纵梁之间的第一横梁,在左侧的两根第一纵梁与右侧的两根第一纵梁之间均形成两条铺装带,在输送带上形成有第一轮胎装置槽;上托架包括两根并排设置的第二纵梁,在两根第二纵梁之间的两端分别设有两根并排设置的第三纵梁,在第二纵梁与第三纵梁之间连接有多根第二横梁,在第二纵梁与第三纵梁之间形成铺装带,铺装带上设置有第二轮胎装置槽;支撑架可拆卸连接于下托架与上托架之间,用于支撑上托架,并使得下托架所在平面与上托架所在平面存在夹角。其显著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装卸效率高,可充分利用集装箱内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物流运输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样车运输料架。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车辆运输需求日益增长,使用普通专用车、船的运输方式逐渐满足不了物流成本控制、客户个性化服务的要求,而符合海、陆、铁等多式联运的汽车集装箱运输越来越普遍。
标准集装箱的内部空间是可以容纳二层的小汽车的,而且在装载小汽车后其空间会略有盈余。然而,如何在不很宽裕的集装箱里通过支架安全地摆放好两层小汽车,以最大化地利用好仓储的空间是个难题,这也是目前不能利用标准集装箱运输小汽车的根本原因所在。
故而在样车运输中,由于运输数量较少(多为2~4台),且为了减小装车过程的难度,多采用平装式运输方式,即几辆样车平行的装设于集装箱内。然而,该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比如无法最大化地利用好仓储的空间,以及无法有效降低车辆自身的高度以增加单个集装箱的装载数量,从而以控制运输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样车运输料架,不仅有效利用集装箱空间将样车上下装放,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少运输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样车运输料架,置于集装箱内装载样车,其关键在于,包括:
下托架,放置于集装箱底板上,用于装载下层样车,包括四根并排设置的第一纵梁,在四根第一纵梁之间分别连接有若干第一横梁,在左侧的两根第一纵梁与右侧的两根第一纵梁之间均形成两条铺装带,在所述输送带上形成有与所述样车相适应的第一轮胎装置槽;
上托架,设置于下托架的上方,用于装载上层样车,包括两根并排设置的第二纵梁,在两根第二纵梁之间的两端分别设有两根并排设置的第三纵梁,在所述第二纵梁与第三纵梁之间连接有多根第二横梁,在所述第二纵梁与第三纵梁之间形成所述铺装带,所述铺装带上设置与所述样车相适应的第二轮胎装置槽;
支撑架,可拆卸连接于下托架与上托架之间,用于支撑上托架,并使得所述下托架所在平面与上托架所在平面存在夹角;
吊环,分布于下托架与上托架的两侧,用于实现下托架与上托架的吊装。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的顶端设有凸起,该凸起的中部开设有螺孔,所述凸起可插设于上托架的定位孔内,并通过螺栓与螺孔的配合实现支撑架与上托架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分设于两侧的A字形支架,该A字形支架的下端与所述下托架固定连接,在A字形支架的顶端连接有安装板,该安装板的上表面设置所述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A字形支架通过连接板与所述下托架相连接。
进一步的,在两侧的所述安装板之间连接稳定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纵梁采用U字形槽钢制成,且开口朝外,在所述第一纵梁的外侧反扣有多个支撑块,在所述支撑块上固定所述支撑架。
进一步的,所述下托架的两端设有倾斜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良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良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647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