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实现混合气体中SF6连续液态回收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57462.4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89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丁五行;蔡洪波;李群;李宝明;舒广铭;王鑫;闫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五行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14;F25J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王征;黄健 |
地址: | 100096 北京市昌平区黄***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化容器 混合气体 液化过程 液态回收 分压 分离混合气体 本实用新型 初步分离 分离组件 连续液化 内部压力 剩余气体 泄压组件 增压装置 液化罐 阈值时 增压 压入 预设 液化 回收 排放 | ||
1.一种实现混合气体中SF6连续液态回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初分离组件、第一增压装置、液化容器以及泄压组件;
所述初分离组件内设有分离薄膜,其中所述分离薄膜对待分离混合气体中SF6气体的渗透率小于待分离混合气体中其他气体组分;所述初分离组件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以及渗透口,所述初分离组件的进气口通入所述待分离混合气体,所述初分离组件的渗透口输出通过所述分离薄膜得到的第一初分离气体,所述初分离组件的出气口输出未通过所述分离薄膜的第二初分离气体;
所述第一增压装置与所述初分离组件的出气口连通,对所述第二初分离气体进行增压后注入所述液化容器中,以使所述第二初分离气体中的SF6气体在所述液化容器中液化;
所述泄压组件设置于所述液化容器上,并与所述初分离组件的进气口连通,以在所述液化容器内部压力达到预设阈值时排放所述液化容器内部分气体并由所述初分离组件的进气口注入所述初分离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组件包括控制单元、以及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和电动阀;
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获取所述液化容器内部压力,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液化容器内部压力达到所述预设阈值时,向所述电动阀发送控制信号;
所述电动阀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启动,以排放所述液化容器内的部分气体并由所述初分离组件的进气口注入所述初分离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增压装置,设置于所述初分离组件前,用于对所述待分离混合气体以及从所述泄压组件排出的气体进行增压后通入所述初分离组件的进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缓冲释放容器,与所述泄压组件连通,用于对从所述泄压组件排出的气体进行减压。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分离薄膜加热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分离薄膜的工作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薄膜加热装置包括:
气体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待分离混合气体以及从所述泄压组件排出的气体进行加热后通入所述初分离组件的进气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薄膜加热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初分离组件内部直接对所述分离薄膜加热的加热棒。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薄膜为碳分子筛薄膜、聚酰亚胺薄膜或聚碳酸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液化容器降温装置,用于对所述液化容器内部进行降温以加速SF6气体的液化。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化容器还设置有:液位检测装置以及液化气体输出装置;
所述液位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液化容器内部液位高度,并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液化容器内部液位高度达到预设高度时,向所述液化气体输出装置发送排放信号;
所述液化气体输出装置根据所述排放信号将所述液化容器内的液化气体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五行,未经丁五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5746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鼓泡式酸碱废气处理器
- 下一篇:一种家用除味除甲醛的净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