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主动式货车车尾防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53646.3 | 申请日: | 2018-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60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吕长明;唐友名;张俊;雷明;查新宇;林贤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R19/56 | 分类号: | B60R19/56;B60R19/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何家富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动 货车 车尾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主动式货车车尾防撞装置,包括电动液压推杆、传动机构和挡板,传动机构包括前滑块、后滑块、前连杆和后连杆,前连杆一端铰接在前滑块上,另一端铰接在挡板的前部,后连杆一端固定连接在后滑块上,另一端铰接在挡板的后部,且前连杆的长度大于后连杆,电动液压推杆的活塞杆末端连接前滑块,当控制单元判断后方轿车可能发生追尾时将控制电动液压推杆工作而驱动初始处水平的挡板转为竖直状态防止在发生追尾时轿车钻入货车底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配合控制单元可实现货车车尾主动防撞,防止发生追尾时轿车钻入货车底部,在发生碰撞时通过缓冲吸能件可有效地对挡板进行缓冲吸能以保障后方轿车及乘员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动式货车车尾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文献CN101962002A(申请日:2010年10月22日)公开了一种货车尾部防撞装置,包括碰撞横杆和装设于货车尾部两侧的一对螺纹剪切吸能机构,所述螺纹剪切吸能机构包括曲柄、连杆、吸能螺杆和剪切滑块,所述吸能螺杆装设于所述货车的车架上,所述剪切滑块套设于吸能螺杆上,所述曲柄上端与车架铰接,所述连杆上端与剪切滑块铰接,所述连杆下端与曲柄下端铰接,所述碰撞横杆连接于一对螺纹剪切吸能机构的连杆下端或连接于一对螺纹剪切吸能机构的曲柄下端;但该装置为固定式的,而防撞止挡部位的高度也是固定的,因此对于保险杠高度不同的轿车,并不能全部适用而在发生碰撞时最大限度地保证后方车辆的安全,且由于该装置为固定式的结构,降低了货车的通行性,实用性并不高。
中国文献CN105015467A(申请日:2015年07月24日)公开了一种货车尾部防撞装置,包括一端旋转的轴接于货车尾部大梁上的活动底板,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活动挡板和活动板可调限位支架,所述活动挡板包括至少活动连接的三部分,所述活动挡板的一端与大梁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挡板的另一端与活动底板活动连接;活动板可调限位支架的一端固定在大梁与活动底板活动连接处中心位置,活动板可调限位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在活动挡板活动连接处;所述活动挡板与活动底板的连接处至活动底板末端的距离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不大于小汽车车头的长度,活动底板末端与地面间的垂直距离不大于小汽车车身的高度,避免小汽车速度过快钻入货车底部造成车损人亡的不良后果发生;虽然该装置具有主动调节性能可根据后方车辆高度自动调节挡板位置以更好地防撞,但该装置的吸能效果较差,在发生碰撞时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后方轿车及乘员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主动式货车车尾防撞装置,配合控制单元可实现货车车尾主动防撞,防止发生追尾时轿车钻入货车底部,在发生碰撞时通过缓冲吸能件可有效地对挡板进行缓冲吸能以保障后方轿车及乘员的安全,且活动设置的挡板不影响货车的通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主动式货车车尾防撞装置,包括电动液压推杆、传动机构和挡板,传动机构包括前滑块、后滑块、前连杆和后连杆,前滑块和后滑块均设在货车车尾底部,前连杆一端铰接在前滑块上,另一端铰接在挡板的前部,后连杆一端固定连接在后滑块上,另一端铰接在挡板的后部,且前连杆的长度大于后连杆,电动液压推杆的活塞杆末端连接前滑块,后滑块上连接有吸能用的缓冲吸能件,初始时挡板处于水平收起状态,后滑块通过限位保持不动,当电动液压推杆推动前滑块向后运动时,前连杆将推动挡板沿着后连杆与挡板的铰接处转动直到挡板的后端顶抵在后滑块上而使挡板保持竖直放下状态以防止后方轿车钻入,当轿车与挡板发生碰撞时后滑块可向前运动并由缓冲吸能件缓冲吸能。
进一步,所述缓冲吸能件包括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一端连接在货车车尾底部上,另一端连接在后滑块的前端上以在发生碰撞时可对向前运动的后滑块进行缓冲吸能。
进一步,所述缓冲吸能件包括油缸,油缸的缸体固定在货车车尾底部上,油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在后滑块的前端上以在发生碰撞时可对向前运动的后滑块进行缓冲吸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536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滑动式护理转移床
- 下一篇:一种加强型挂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