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内燃机飞轮结构及其动力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37716.6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51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严宗辉;刘心文;赵明;李明军;林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30 | 分类号: | F16F15/30;F16F15/123;F16F15/129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林祥翔;张忠波 |
地址: | 351100 福建省莆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飞轮 动力输出轴 电机 盘毂 飞轮 配重盘 冲击力 新能源汽车 动力系统 减振盘 摩擦片 内燃机 弹簧 本实用新型 冲击力缓冲 传动结构 传动连接 弹簧装配 动力输出 减振弹簧 连接电机 直接传递 摩擦盘 装配孔 传递 抖动 松散 变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内燃机飞轮结构及其动力系统,包括内燃机飞轮,内燃机飞轮包括配重盘、减振盘、第一减振弹簧和盘毂,配重盘包括盘毂装配孔和弹簧装配孔,内燃机的动力输出轴与配重盘相连接,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盘毂传动连接,通过在内燃机的动力输出轴和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之间设置内燃机飞轮,内燃机飞轮的摩擦盘连接飞轮,内燃机飞轮的盘毂连接电机的动力输出轴,摩擦片通过减振盘与设置于摩擦片上的弹簧相接触,由飞轮向电机传递的冲击力预先进入内燃机飞轮,内燃机飞轮通过弹簧将冲击力缓冲后传递至电机,防止飞轮的冲击力直接传递至电机产生冲击力或出现抖动,造成动力输出部分的固定或传动结构变形或松散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内燃机飞轮结构及其动力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日益提升,电机及电池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在油气资源供应日益紧张以及大气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应运而生,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因具备电机和内燃机的优点,开始逐渐被民众所接受。
在现有技术中,内燃机的动力输出轴设有飞轮,并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动力输出轴应内燃机飞轮的设置,转动惯量较大,内燃机的启动及停止过程对动力输出轴的冲击较大,长期使用会造成机械连接结构可靠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内燃机飞轮结构及其动力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内燃机飞轮的转动惯量大,内燃机在启动及停止过程中对动力输出轴冲击较大,造成机械连接结构可靠性降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内燃机飞轮结构,包括内燃机飞轮,所述内燃机飞轮包括配重盘、减振盘、第一减振弹簧和盘毂;
所述配重盘具有盘毂装配孔和弹簧装配孔,盘毂装配孔位于配重盘的中心,弹簧装配孔位于配重盘上,并环绕盘毂装配孔设置,盘毂设置于盘毂装配孔上,第一减振弹簧沿配重盘的切向方向设置于弹簧装配孔上,减振盘设置于盘毂的两侧,并与盘毂相连接,减振盘朝向配重盘的一侧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第一减振弹簧相适配;
所述配重盘与内燃机的动力输出轴相连接;
所述盘毂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燃机飞轮还包括摩擦盘、碟簧和飞轮盘盖,内燃机飞轮、摩擦盘和碟簧依次设置于飞轮盘盖内侧,飞轮盘盖通过铆钉与内燃机的飞轮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燃机飞轮还包括第二减振弹簧,第二减振弹簧套设于第一减振弹簧上。
进一步地,第二减振弹簧的长度小于第一减振弹簧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内燃机飞轮还包括阻尼片,所述阻尼片设置于减振盘和配重盘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内燃机飞轮还包括限位块,减振盘上设有限位孔,阻尼片和摩擦片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通过限位孔和限位槽分别设置于减震盘、阻尼片和摩擦片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为ISG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盘毂与电机通过花键可拆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还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系统,包括内燃机、电机和内燃机飞轮,所述内燃机飞轮为上述方案中任一所述的内燃机飞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377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乳化液曲轴连杆式径向柱塞马达
- 下一篇:一种分体式发动机飞轮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