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及模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02799.5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06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敬;刘慧卿;赵卫;黄义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43/20 | 分类号: | E21B43/20;E21B43/16;E21B33/127;E21B47/00;G06Q5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春光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拟结构 碳酸盐岩 缝洞 胶筒 油藏 密封盖 岩块 本实用新型 模拟实验 模拟系统 渗流 筒体 径流 筒体两端开口处 非均质性 密封连接 物理现象 环腔 通孔 体内 参考 观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及模拟系统。其中,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包括筒体,筒体两端开口处分别设有密封盖,筒体内设有胶筒,胶筒两端分别与两密封盖密封连接,筒体与胶筒之间形成环腔,胶筒内设有模拟岩块,模拟岩块由下至上包括径流岩溶模拟结构、渗流岩溶模拟结构和表层岩溶模拟结构,两密封盖上分别形成有多个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具有径流岩溶模拟结构、渗流岩溶模拟结构和表层岩溶模拟结构的模拟岩块,在进行注采模拟实验的过程中,能有效模拟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纵向的非均质性特征,从而有效提高模拟实验的准确性,提高实验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及得到的实验结果的参考意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及模拟系统。
背景技术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油藏,因其独特的储层结构而有别于碎屑岩储层,引起了油田开发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储渗空间包括孔隙、溶洞、裂缝三类,该类油藏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极强的非均质性、岩石的润湿性和双孔隙网络特征,它们造成了复杂的液体流体系及相对较低的采收率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既不同于中东地区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也不同于我国东部典型的碳酸盐岩裂缝性油藏,更不同于常规的孔隙性砂岩油藏。它是经多期构造破裂与古风化岩溶共同作用形成的、以灰岩岩溶为主控因素、以溶蚀缝洞储集体为主的复杂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集体的空间分布受裂缝、地层分布、古地形、地貌、气候以及后期埋藏历史等因素影响,变化大,表现为裂缝溶洞的不规则形态和不均匀分布、裂缝溶洞发育不均一、储层非均质极强。对于这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能应用碎屑岩油藏的许多理论和实践,以及受到勘探技术分辨率的限制,此类油藏的勘探开发属于世界级难题。
自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这类特殊的复杂油藏类型发现以来,为了认识油藏特征及内部特征,设计了大量物理模拟装置。现有的物理模拟装置大多是针对单一缝洞组合关系,通过天然岩心或人造岩心构造形成模型,这种模型仅能模拟研究缝与洞及其组合体内的水驱规律及渗流模式,而无法涉及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纵向的非均质性特征的模拟,包括下部岩溶暗河储集带、中部断控岩溶垂向渗滤带以及上部风化壳剥蚀溶蚀带,导致模拟实验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及得到的实验结果误差非常大,参考意义非常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及模拟系统,能在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进行模拟实验的过程中有效模拟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纵向的非均质性特征,有效提高模拟实验的准确性,提高实验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及得到的实验结果的参考意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其中,所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包括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筒体,所述筒体的两端开口处分别能拆装地设有密封盖,所述筒体的内部同轴地设有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胶筒,所述胶筒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密封盖的朝向所述筒体的内部的一侧表面密封连接,所述筒体的内表面与所述胶筒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环腔,所述胶筒的内部设有模拟岩块,所述模拟岩块由下至上包括径流岩溶模拟结构、渗流岩溶模拟结构和表层岩溶模拟结构,两所述密封盖上与所述胶筒的两端开口相对的位置处分别形成有多个通孔,各所述通孔分别贯穿所述密封盖的两侧表面并连通所述胶筒内侧与所述胶筒的外侧。
如上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其中,所述径流岩溶模拟结构包括暗河模块,所述渗流岩溶模拟结构包括水平溶洞模块与垂向溶洞模块,所述表层岩溶模拟结构包括溶蚀孔洞模块与具有盲孔的岩溶模块;所述模拟岩块还包括多个基质岩块,所述基质岩块、所述暗河模块、所述水平溶洞模块、所述垂向溶洞模块、所述溶蚀孔洞模块及所述具有盲孔的岩溶模块组合形成立方体结构。
如上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立体注采模型,其中,所述暗河模块为镂空的正方体框架结构,所述水平溶洞模块与所述垂向溶洞模块为钻设有柱形空腔的岩石方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027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渗透油气田降压增注装置
- 下一篇:双管脉冲均匀注汽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