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转轴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88267.0 | 申请日: | 201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91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蒋玉琴;戴檑;孙嘉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晶能新能源智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7/00 | 分类号: | H02K7/00;H02K5/10;H02K9/19;F16C3/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白凯园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箱 主冷却管 中心轴 冷却管 轴头 本实用新型 新能源汽车 电机转轴 固定座 对称安装 冷却介质 内部安装 内部冷却 一端连接 转轴转动 电磁阀 对转轴 固定架 进油管 进油孔 热传递 热介质 冷却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转轴,包括轴头和第一油箱,所述轴头的一端连接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外部远离轴头的一侧设置固定纹,且中心轴上靠近固定纹的一侧对称安装有固定座,两个所述固定座均通过固定架与第一油箱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的内部安装有主冷却管,所述主冷却管上靠近第一油箱的一端开设有进油孔,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一油箱、支冷却管、主冷却管和第二油箱,在第一油箱及第二油箱内部加入冷却介质,在转轴转动时,通过第一油箱上的电磁阀打开,使内部冷却介质由进油管进入到主冷却管内部,再由主冷却管进入到支冷却管内部,对转轴内部进行冷却,热传递后的热介质进入到第二油箱内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转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转轴。
背景技术
转轴是穿在轴承中间或车轮中间或齿轮中间的圆柱形物件,但也有少部分是方型的,轴是支承转动零件并与之一起回转以传递运动、扭矩或弯矩的机械零件,一般为金属圆杆状,各段可以有不同的直径,电机在日常生活当中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设备,通常电机由三大部分组成,定子部分、转子部分以及电机转轴,电机转轴通过过盈配合与电机转子相连接。
现在的电机转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例如电机转轴在工作时由于散热效果较差,磨损严重,以及没有设置防尘装置,灰尘容易从转轴与电机的连接处进入到电机内部,影响到电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转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电机转轴在工作时由于散热效果较差,磨损严重,以及没有设置防尘装置,灰尘容易从转轴与电机的连接处进入到电机内部,影响到电机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转轴,包括轴头和第一油箱,所述轴头的一端连接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外部远离轴头的一侧设置固定纹,且中心轴上靠近固定纹的一侧对称安装有固定座,两个所述固定座均通过固定架与第一油箱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的内部安装有主冷却管,所述主冷却管上靠近第一油箱的一端开设有进油孔,且主冷却管的另一端开设有出油孔,所述主冷却管的外部均匀连接有支冷却管,所述进油孔通过进油管与第一油箱连通,所述进油管的内部安装有电磁阀,所述出油孔通过出油管与第二油箱连通,所述第二油箱通过固定架与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与中心轴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上远离轴头的一端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远离中心轴的一端连接有底端轴,所述底端轴的外部连接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与底端轴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低熔点焊片,所述电磁阀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冷却管共设置有六个,且六个支冷却管均匀设置在主冷却管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低熔点焊片的厚度为0.5mm。
优选的,所述防护套为中空圆柱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共设置有八个,且八个固定架分别安装在第一油箱与第二油箱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一油箱、支冷却管、主冷却管和第二油箱,在第一油箱及第二油箱内部加入冷却介质,在转轴转动时,通过第一油箱上的电磁阀打开,使内部冷却介质由进油管进入到主冷却管内部,再由主冷却管进入到支冷却管内部,对转轴内部进行冷却,热传递后的热介质进入到第二油箱内部,通过第二油箱与外部进行冷热传递对第二油箱内部的介质进行冷却,再由第二油箱对转轴进行冷却,实现循环冷却,防止转轴工作过程中温度过高影响到转轴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防护套,防护套可以对转轴与电机的连接位置处进行防护,防止灰尘进入到电机内部,同时在防护套与转轴的连接位置处设置了低熔点焊片,可以有效保证防护套与转轴之间的结合强度和剪切强度,使防护套可以稳定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晶能新能源智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晶能新能源智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882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的电机托架
- 下一篇:直流散热风扇转子去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