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装载机变速操纵阀蓄能缓冲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69380.4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23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吴戈;吴椒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萧山叉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6H61/40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金磊 |
地址: | 31124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操纵阀 蓄能 本实用新型 缓冲阀 装载机 缓冲部件 输油板 装载机变速箱 工作油路 换挡冲击 换挡装置 技术要求 减压平衡 油路结构 油路连通 制动装置 主油路 串接 堵塞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载机变速操纵阀蓄能缓冲部件,涉及变速操纵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装载机变速箱和变速操纵阀的连接尺寸的前提下,通过变速操纵阀与蓄能缓冲阀的组合,实现了油路结构简单、不易堵塞和换挡冲击小的技术要求;本实用新型包括变速操纵阀、蓄能缓冲阀、输油板,变速操纵阀内设有减压平衡装置、制动装置、二前一倒换挡装置,各个装置之间通过油路连通,蓄能缓冲阀通过输油板将串接在变速操纵阀主油路与工作油路之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操纵阀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载机变速操作阀蓄能缓冲部件。
背景技术
当前国内普及使用的ZL40/50装载机变速箱大都使用定轴式机液换挡变速操作阀,中国专利局公开了一种新型装载机变速操纵阀中的缓冲装置(公开号:CN201359075),其包括设于变速操纵阀中的缓冲装置进出油总路、缓冲装置后腔堵头,缓冲装置后腔堵头设有缓冲装置后腔的进油节流通路,缓冲装置的进出油总路设有与后腔堵头上的进油节流通路接通的油孔;但是这种缓冲装置油路复杂易堵塞,不能彻底解决换档冲击大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装载机油路复杂易堵塞,作业时换挡冲击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油路结构简单、不易堵塞和换挡冲击小的装载机变速操作阀蓄能缓冲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实用新型一种装载机变速操纵阀蓄能缓冲部件,包括变速操纵阀、蓄能缓冲阀和输油板,变速操纵阀内设有减压平衡装置、制动装置和二前一倒换挡装置,各个装置之间通过油路连通,变速操纵阀的油路上设有操纵阀主油路、操纵阀工作油路和操纵阀回油腔;在蓄能缓冲阀底面设有蓄能缓冲阀进油口、蓄能缓冲阀出油口和蓄能缓冲阀回油口;在输油板上设有输油板主油路进油口、输油板主油路、输油板主油路出油口、输油板工作油路进油口、输油板工作油路、输油板工作油路出油口、输油板回油路进油口、输油板回油油路、输油板回油路出油口和输油板回油出油口;操纵阀主油路连通输油板主油路进油口,输油板主油路出油口对接蓄能缓冲阀进油口,蓄能缓冲阀出油口对接输油板工作油路进油口,输油板工作油路出油口连通操纵阀主油路,蓄能缓冲阀回油口对接输油板回油路进口,输油板回油路出口连通操纵阀回油腔,操纵阀回油腔还连通输油板回油出油口。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输油板将蓄能缓冲阀串接在变速操纵阀的主油路与工作油路之间,变速操纵阀各个功能油口通过输油板与变速箱的各个功能油口对接,油路结构简单、不易堵塞和换挡冲击小,解决数十年来ZL40/50变速箱的换档冲击大的顽症,并适用于全型系的ZL40/50变速操纵阀。
作为优选,所述的变速操纵阀的油路上还设有操纵阀前进一档油口、操纵阀前进二档油口、操纵阀倒挡油口、操纵阀减压回油口和操纵阀进油口;所述的输油板上还设有输油板前进一档油口、输油板前进二挡油口、输油板倒挡油口、输油板减压回油口和输油板进油口;所述的操纵阀前进一档油口对接输油板前进一档油口,操纵阀前进二档油口对接输油板前进二挡油口、操纵阀倒挡油口对接输油板倒挡油口、操纵阀减压回油口对接输油板减压回油口,操纵阀进油口对接输油板进油口。
变速操纵阀上的各个功能油口通过输油板设有的对应油口连通变速箱,拆装方便,便于维修。
作为优选,所述的蓄能缓冲阀上设有蓄能缓冲阀备用进油口、蓄能缓冲阀备用出油口和蓄能缓冲阀备用回油口,蓄能缓冲备用回油口一侧设有蓄能缓冲阀测压口。
备用油口的设置利于管式连接的变速箱选用,设置的蓄能缓冲阀测压口可实时向主机传输换挡时工作油路的升压曲线。
作为优选,所述的变速操纵阀上设有前进一档测压口、前进二挡测压口、倒挡测压口和变速操纵阀测压口;变速操纵阀内设有主油路过载保护装置,主油路过载保护装置上设有安全阀回油口,安全阀回油口对接输油板回油出油口,操纵阀主油路与减压平衡装置之间设有疏导针阀节流嘴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萧山叉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萧山叉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693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