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26571.2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69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黄治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车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0 | 代理人: | 杨小东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黄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桩壳体 进风口 电动汽车充电桩 本实用新型 充电组件 密封板槽 散热结构 充电桩 密封板 散热口 底板 闭合 底部四角 对称设置 滑动轨道 进气风机 内部安装 散热效果 外侧设置 转轴转动 高支腿 可封闭 可收缩 两侧壁 上侧边 散热 上端 防雨 防水 转动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散热结构,包括充电桩壳体,所述充电桩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充电组件,所述充电桩壳体的底部四角固定安装有架高支腿,所述充电桩壳体的底板位于充电组件的四周设置有贯穿的散热口,所述充电桩壳体的上端两侧壁对称设置有矩形进风口,所述矩形进风口的外侧设置有密封板槽,所述密封板槽的上侧边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朝向矩形进风口转动的一侧设置有滑动轨道。本实用新型充电桩的散热口设置在底部,且进气风机可收缩至矩形进风口内,同时可封闭矩形进风口,需要散热时才打开,不使用时闭合,起到了良好的散热效果的同时,还能提高充电桩的防水防雨效果,适宜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从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看,其动力电源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铅酸电池、超级电容器,其中超级电容器大多以辅助动力源的形式出现。主要原因是这些电池技术还不完全成熟或缺点明显,与传统汽车相比不管是从成本上、动力还是续航里程上都有不少差距,这也是制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的重要原因。
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逐渐深入人心,新能源汽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生产和普及越来越广,随着充电汽车的发展,其配套设备也逐步铺设,例如汽车充电桩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汽车充电桩在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充电组件会散发大量的热,需要及时将热量排出充电桩外部,然而现有的充电桩散热口和进风口大多设置在充电桩壳体的侧壁上,长期敞开,灰尘和脏污容易进入充电桩内部,且防水防雨效果差,导致充电桩使用寿命短,为此我们设计出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散热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散热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散热结构,包括充电桩壳体,所述充电桩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充电组件,所述充电桩壳体的底部四角固定安装有架高支腿,所述充电桩壳体的底板位于充电组件的四周设置有贯穿的散热口,所述充电桩壳体的上端两侧壁对称设置有矩形进风口,所述矩形进风口的外侧设置有密封板槽,所述密封板槽的上侧边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朝向矩形进风口转动的一侧设置有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上活动安装有滑动块,所述矩形进风口的下侧壁安装有支撑转轴,所述支撑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气风机,所述进气风机远离连接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调节转杆,且调节转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滑动块上,所述充电桩壳体的内腔顶板固定安装有三角形导流板。
优选的,所述密封板槽的大小与密封板的大小相等。
优选的,所述支撑转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传动带轮,且充电桩壳体的内壁位于传动带轮的位置安装有驱动马达,驱动马达的输出轴安装有驱动带轮,且驱动带轮与传动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优选的,所述充电桩壳体的内腔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与进气风机和驱动马达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充电桩的散热口设置在底部,且进气风机可收缩至矩形进风口内,同时可封闭矩形进风口,需要散热时才打开,不使用时闭合,起到了良好的散热效果的同时,还能提高充电桩的防水防雨效果,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散热结构的充电桩壳体的底板俯视图;
图3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车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车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265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震型铝合金型材组件
- 下一篇:一种散热性能优异的通信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