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充电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497941.4 | 申请日: | 2018-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491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 发明(设计)人: | 杜立志;王艳龙;葛华;张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江苏骏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张佩璇 |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平台 电源输出模块 智能充电系统 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 电源接口 汽车电源 输出开关 输入端子 输出端 车位 充电 新能源汽车 闭合 断电指令 接触连接 汽车充电 系统稳定 移动部件 故障率 发送 配合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充电系统。所述智能充电系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包括移动平台和固定在车位上与移动平台配合的电源输出模块,其中,所述移动平台的底部设有移动部件,所述移动平台上还设有汽车电源输出端、电源接口输入端子、第一控制系统及输出开关,所述汽车电源输出端与汽车充电口连接,所述电源接口输入端子与所述电源输出模块接触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系统用于将所述移动平台送至预定车位及向所述电源输出模块发送充电和断电指令,所述第一控制系统还控制所述输出开关的开启和闭合。本实用新型具有转化率高、系统稳定故障率低、易于操作控制等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应用于立体停车场中的一种智能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它为人们提供了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因此近年来汽车行业发展迅速,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逐年上涨。然而,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汽车为传统的燃油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废气,严重造成了环境污染,且加剧了对不可再生石油资源的消耗和依赖。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对于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有着重大意义。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由于充电时间长、充电不方便、续航能力差、价格昂贵等问题,在推广使用上一直受到制约,其中充电不方便问题最难解决。
常见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模式为采用电桩充电,驾驶员将新能源汽车驶入充电站,停靠在充电桩旁,从车内取出充电电缆,将充电电缆的插头插入充电桩进行充电。这种充电模式操作繁琐而且非专业人员操作时存在触电危险。另一种正在推广的充电模式为无线充电模式,与传统的充电桩充电模式相比,无线充电模式在提高充电便利性方面有显著效果,但是无线充电的转化效率远低于充电桩的转化效率,在转化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能量损失,造成资源浪费、成本压力过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充电系统,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充电系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包括移动平台和固定在车位上与移动平台配合的电源输出模块,其中,所述移动平台的底部设有移动部件,所述移动平台上还设有汽车电源输出端、电源接口输入端子、第一控制系统及输出开关,所述汽车电源输出端与汽车充电口连接,所述电源接口输入端子与所述电源输出模块接触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系统用于将所述移动平台送至预定车位及向所述电源输出模块发送充电和断电指令,所述第一控制系统还控制所述输出开关的开启和闭合。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部件为万向移动轮。
进一步的,所述万向移动轮的数量为4个。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平台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组所述电源接口输入端子。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接口输入端子包括输入端子主体、设置在所述输入端子主体内部的第一接触部件、用于将所述输入端子主体与所述第一接触部件柔性连接的第一缓冲弹簧及将所述第一接触部件固定在所述输入端子主体上的第一固定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触部件为截面呈U型的旋转体,所述U型的旋转体为敞口式,所述第一接触部件的内壁为铜质,外壁为绝缘脂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系统包括定位系统和传感器系统,所述定位系统将所述移动平台送至预定车位,所述传感器系统向所述电源输出模块发送充电和断电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输出模块包括模块主体、设置在模块主体端部的电源输出端子、设置在模块主体上的距离传感器、第二控制系统和高压输出开关,所述电源输出端子与所述电源接口输入端子接触连接,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侦测所述移动平台的位置,所述第二控制系统接收所述第一控制系统发出的指令并向所述第一控制系统反馈信息,所述第二控制系统还控制所述高压输出开关的开启和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江苏骏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吉林大学;江苏骏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979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力电池充电管理系统
- 下一篇:电动汽车电池分组多插头充电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