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出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94324.9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41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蒋玉琴;戴檑;孙嘉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晶能新能源智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2 | 分类号: | H02K5/22;H02K5/10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白凯园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壳 线管 电机 罩壳 电磁铁 本实用新型 新能源汽车 出线结构 控制器 收线杆 橡筋绳 归纳 表面安装 铰链转动 出线孔 多股线 金属块 外表壁 分类 铰链 内槽 绕制 吸附 通电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出线结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一侧固定有外壳,所述外壳的表面安装有控制器,且外壳的两侧分别通过三个铰链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六个所述铰链的一侧均安装有收线杆,六个所述收线杆的外表壁上均绕制有橡筋绳,六个所述橡筋绳的一端均固定有罩壳,六个所述罩壳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第一内槽,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一固定壳、第二固定壳和罩壳,拉动第一固定壳与第二固定壳,控制器使电磁铁通电,即电磁铁牢牢吸附金属块,从而可将线管进行固定,多股线管可穿过出线孔,便于将线管分类归纳放置,解决了不能根据需要将线管进行分类、归纳和固定,造成线管工作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出线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的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动汽车的动力源,汽车电动机可分为交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交/直流两用电动机、控制电动机和开关磁阻电动机及信号电动机多种,适用于电力驱动的电动机可分为直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两大类,汽车行驶的特点是频繁地启动、加速、减速和停车,在低速或爬坡时需要高转矩,在高速行驶时需要低转矩,电动机的转速范围应能满足汽车从零到最大行驶速度的要求,即要求电动机具有高的比功率和功率密度。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电机出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普通的电机出线大多没有除尘保护措施,导致线管表面堆积大量灰尘造成其产生负压,且普通的电机出线不能根据需要将线管进行分类、归纳和固定,造成线管工作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出线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普通的电机出线大多没有除尘保护措施,导致线管表面堆积大量灰尘造成其产生负压,且不能根据需要将线管进行分类、归纳和固定,造成线管工作不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出线结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一侧固定有外壳,所述外壳的表面安装有控制器,且外壳的两侧分别通过三个铰链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六个所述铰链的一侧均安装有收线杆,六个所述收线杆的外表壁上均绕制有橡筋绳,六个所述橡筋绳的一端均固定有罩壳,六个所述罩壳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第一内槽,且六个罩壳的一侧均安装有防尘罩,六个所述防尘罩的内部均开设有三个出线孔,三个所述第一固定壳与第二固定壳的表面均开设有凹槽,且三个第一固定壳与第二固定壳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电磁铁和金属块,六个所述电磁铁和金属块的一个侧面上均开设有第二内槽,十二个所述第二内槽的内部均固定有顶针组,所述电磁铁和电机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顶针组由四个顶针组成。
优选的,所述金属块的表面涂设有防锈涂层。
优选的,所述罩壳为半圆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收线杆的表面安装有防滑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防尘罩,将橡筋绳缠绕在收线杆上,随后将罩壳的两端通过顶针组卡在第二内槽中进行固定,即防尘罩可阻挡线管周围由于静电作用产生的大量灰尘,解决了可能导致线管表面堆积大量灰尘造成其产生负压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第一固定壳、第二固定壳和罩壳,当出线管为单股时,拉动第一固定壳与第二固定壳,使其绕着铰链进行转动至外壳的一个侧面上,此时控制器使电磁铁通电,即电磁铁牢牢吸附金属块,从而可将线管进行固定,当出线管为多股不同线管时,将橡筋绳缠绕在收线杆上,随后将罩壳的两端通过顶针组卡在第二内槽中进行固定,即多股线管可穿过出线孔,便于将线管分类归纳放置,解决了不能根据需要将线管进行分类、归纳和固定,造成线管工作不稳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尘罩打开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晶能新能源智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晶能新能源智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943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清棉电机专用散热尾罩
- 下一篇:防水护线盒及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