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舷侧耐撞船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93510.0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49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任淑霞;周妍;姜伟;张卓;王伟彬;李晓清;姜扶英;范伟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广核铀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43/18 | 分类号: | B63B43/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吕晓蕾;国威 |
地址: | 51062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壳板 耐撞 船舶 外壳板 本实用新型 舷侧结构 液舱 货物损失 抗碰撞 最外层 动能 壳板 空舱 撕裂 船体 侧面 吸收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舷侧耐撞船舶,使船舶在舷侧面受到撞击后不容易被撕裂破坏,更安全。一种舷侧耐撞船舶,其船体舷侧包括最外层的外壳板和位于外壳板内侧的内壳板,所述外壳板和内壳板为空舱,在所述内壳板的内侧增加第二内壳板,内壳板和第二内壳板之间设为液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舷侧耐撞船舶在内壳板内侧增加一层第二内壳板,内壳板和第二内壳板之间设置为液舱,可以让舷侧结构吸收更多的碰撞动能,从而大大提高了舷侧结构的抗碰撞能力,将碰撞产生的影响和货物损失降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结构,特别是一种舷侧耐撞的船舶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规的多用途船,由于货舱装包装货、集装箱或者其他大件货物,通常开口大,舷侧结构为双壳结构形式,双壳由外壳板和内壳板组成,外壳板和内壳板之间为空舱。
但是,对于一些装载易燃易爆、易污染等危险货物的船,特别是对于一些装载核材料(核燃料、乏燃料、核废料)的特种船,其航行安全性和货物的完好性极为重要。船舶在航行时可能遭遇碰撞、砰击、甲板上浪、爆炸等强动载荷,对船体结构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如果这类船的船体结构遭到破坏,可能导致灾难性事故,对生命和财产安全、海洋环境等构成严重威胁。
在船舶碰撞过程中,撞击船的船首首先触及被撞船的外壳板,引起外壳板塑性变形,过大的撞击力量会最终将外壳板撕裂破坏,然后内壳板也由塑性变形逐渐被撕裂破坏。内壳板是保护货舱的最后一道“防线”,内壳板撕裂后船体会发生泄漏,不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舷侧耐撞船舶,使船舶在舷侧面受到撞击后不容易被撕裂破坏,更安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舷侧耐撞船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舷侧耐撞船舶,其船体舷侧包括最外层的外壳板和位于外壳板内侧的内壳板,所述外壳板和内壳板为空舱,在所述内壳板的内侧增加第二内壳板,内壳板和第二内壳板之间设为液舱。
本实用新型所述液舱内装有液体介质,液体介质可以是海水或燃油。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内壳板的厚度设为是内壳板厚度的2-4倍。
本实用新型所述液舱的厚度为所述舷侧耐撞船舶整体两舷之间厚度的1/1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舷侧耐撞船舶在内壳板内侧增加一层第二内壳板,内壳板和第二内壳板之间设置为液舱,可以让舷侧结构吸收更多的碰撞动能,从而大大提高了舷侧结构的抗碰撞能力,将碰撞产生的影响和货物损失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舷侧耐撞船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现有船舶,为了有更好的耐撞性能,在舷侧采用双层壳结构。既船体最外层为外壳板1,在外壳板1内侧在设一层内壳板2,外壳板1和内壳板2之间留有空间,为空舱11。双层壳结构形成的空舱11主要靠外壳板1和内壳板2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外壳板1和内壳板2相当于对冲击载荷起到了“阻断作用”,容易产生拉伸撕裂破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舷侧耐撞船舶,为了使船舶舷侧更加的耐撞在内壳板2的内侧增加第二内壳板3,内壳板2和第二内壳板3之间设为液舱21。液舱21内装有液体介质,液体介质可以是海水或燃油,液体介质的可压缩性使得作用在一部分质点上的压力以高速而有限的波动形式传递给其他质点,导致大量能量被液体介质吸收,并将一部分能量传递给液舱21内壁即第二内壳板3,在船舶舷侧增设液舱21可吸收更多的碰撞能量,不易使内壳板2和第二内壳板3断裂,保护船体安全。液体介质改变了舱室的吸能模式,由单一的依靠外壳板1和内壳板2变形吸能转变为依靠外壳板1、内壳板2、第二内壳板3变形和液体介质内质点运动共同吸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广核铀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广核铀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935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上用电子产品漂浮支撑装置
- 下一篇:一种船舱室密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