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发动机底护板和具有其的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485743.6 | 申请日: | 2018-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91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 发明(设计)人: | 祁建;李春辉;张海涛;马忠民;万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3/08 | 分类号: | B60R13/08;B60K11/06;B60K1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胡影 |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风扇 车辆发动机 底护板 板体 控制模块 本实用新型 溶液壳 溶液腔 散热网 散热 机舱 发动机底盘 未工作状态 热舒适性 体积可变 有效控制 散热孔 磕碰 加装 整车 零部件 升高 膨胀 | ||
1.一种车辆发动机底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体,所述板体上设有至少一个散热网,所述散热网上设有多个散热孔;
至少一个风扇,至少一个所述风扇设在至少一个所述散热网的一侧以用于散热;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设在所述板体上且与至少一个所述风扇相连,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溶液壳,所述溶液壳内限定出第一溶液腔,所述第一溶液腔内含有体积可变的溶液,所述溶液的体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膨胀以使所述风扇处于工作状态,所述溶液的体积随着温度的降低而缩小以使所述风扇处于未工作状态;
电源,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以向所述控制模块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发动机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网与所述风扇分别为两个,两个所述风扇分别设在所述散热网的一侧以用于散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发动机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与所述壳体相连的溶液壳,所述溶液壳限定出第一溶液腔;
输入端,所述输入端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相连,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腔体内;
输出端,所述输出端的一端与所述风扇相连,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腔体内且与所述溶液壳相连;
感温包,所述感温包设在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感温包限定出与所述第一溶液腔相连通的第二溶液腔,所述溶液填充所述第一溶液腔与所述第二溶液腔,所述溶液体积膨胀时,所述溶液壳向所述输出端的另一端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输出端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入端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溶液积缩小时,所述溶液壳减小向所述输出端的另一端施加作用力,所述输出端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入端的另一端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发动机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壳包括:
膜片,所述膜片与所述溶液壳相连以密封所述第一溶液腔;
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与所述膜片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输出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发动机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
输出端导电片,所述输出端导电片的一端与所述输出端的另一端相连,所述输出端导电片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顶杆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发动机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
输出端子,所述输出端子设在所述输出端导电片的另一端;
输入端子,所述输入端子设在所述输入端的另一端以用于与所述输出端子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发动机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
第一绝缘固定块,所述第一绝缘固定块套设在所述输出端导电片上且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上;
第二绝缘固定块,所述第二绝缘固定块设在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上且与所述输入端子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发动机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
报警器,所述报警器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输出端导电片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发动机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电源设在所述板体的边缘。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发动机底护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8574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