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浮动旋转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83882.5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34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庄志瑞;柯涛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攸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6 | 分类号: | B23P19/06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7 | 代理人: | 娄烨明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给模块 旋转模块 旋转机构 内螺纹 浮动 锁附 转动 本实用新型 外螺纹零件 转动输出端 垂直 带动旋转 浮动连接 进给移动 螺纹零件 转动轴线 无损伤 朝外 进给 螺牙 装设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浮动旋转机构,用于带动内螺纹零件转动,以将其锁附于外螺纹零件上;包括旋转模块和进给模块;旋转模块装设于进给模块上,其上设有转动输出端,以带动内螺纹零件转动;旋转模块与进给模块在垂直于转动轴线的方向上浮动连接;进给模块用于带动旋转模块在其转动输出端转动的同时朝外螺纹零件所在一侧移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浮动旋转机构使得旋转模块旋转和进给移动的过程中,在垂直于进给方向的方向上存在一定的浮动,从而使得内螺纹零件和外螺纹零件的螺牙在锁附过程中实现自动调节,实现快速且无损伤的锁附,结构简单、功能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产品辅助装配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动旋转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内螺纹零件和外螺纹零件的锁附主要采用手工锁附的方式,手动锁附,效率较低,力量较小且施力不均匀,容易造成锁附不到位或内螺纹零件和外螺纹零件易松脱的现象,对此,现有的内螺纹零件和外螺纹零件的锁附出现了采用辅助机构进行辅助锁紧的方式,但常用的辅助机构中用于分别装设内螺纹零件和外螺纹零件的部件结构呈稳定状态,当内螺纹零件和外螺纹零件存在安装角度的偏差时,内螺纹零件和外螺纹零件的锁附容易出现无法锁接或憋死螺牙的情况,从而造成零件的报废率高,生产成本和安装时间成本高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浮动旋转机构,该浮动旋转机构使得旋转模块旋转和进给移动的过程中,在垂直于进给方向的方向上存在一定的浮动,从而使得内螺纹零件和外螺纹零件的螺牙在锁附过程中实现自动调节,实现快速且无损伤的锁附,结构简单、功能可靠。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浮动旋转机构(标记为第一技术方案),用于带动内螺纹零件转动,以将其锁附于外螺纹零件上;其特征是:包括旋转模块和进给模块;所述旋转模块装设于进给模块上,其上设有转动输出端,以带动内螺纹零件转动;所述旋转模块与进给模块在垂直于转动轴线的方向上浮动连接;所述进给模块用于带动旋转模块在其转动输出端转动的同时朝外螺纹零件所在一侧移动。
基于上述第一技术方案,还设有第二技术方案,在第二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定位模块;所述定位模块与旋转模块之间设有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在脱开状态和配合状态下切换;脱开状态下,旋转模块可相对进给模块浮动;配合状态下,定位结构限制旋转模块相对进给模块浮动。
基于上述第一技术方案,还设有第三技术方案,在第三技术方案中,所述旋转模块包括浮动板;所述浮动板滑接于进给模块上,其侧壁上固接有若干对相对设置的弹簧,每对弹簧的伸缩方向均垂直于转动轴线,且弹簧的另一端均与进给模块形成弹性抵接;所述浮动板相对进给模块滑动的方向与其在每对相对弹簧的作用下的浮动方向相对应。
基于上述第三技术方案,还设有第四技术方案,在第四技术方案中,所述旋转模块还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和转动轴;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固定端固定装设于浮动板上;所述转动轴同轴止转连接于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上,转动轴的端部设有零件固定槽,以供内螺纹零件装设并构成了所述的转动输出端。
基于上述第四技术方案,还设有第五技术方案,在第五技术方案中,所述进给模块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下端分别形成有朝下和朝上的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其左、右两端分别形成有朝右和朝左的第三抵接面和第四抵接面;所述浮动板滑接于连接板表面,其上端和下端均设有竖直弹簧,且分别与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抵接,浮动板的左端和右端均设有水平弹簧,且分别与第三抵接面和第四抵接面抵接。
基于上述第五技术方案,还设有第六技术方案,在第六技术方案中,所述旋转模块还包括衔接板;所述衔接板的两个表面分别设有第一滑块和水平导轨;所述浮动板上设有供第一滑块滑接的垂直导轨;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与水平导轨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攸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攸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838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器人协作自动锁螺丝装置
- 下一篇:手摇式吊顶螺母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