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道路救援清障机器人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459403.6 | 申请日: | 2018-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06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 发明(设计)人: | 孙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梅 |
| 主分类号: | B60P3/12 | 分类号: | B60P3/12;B60P1/4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5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顶升机构 道路救援 电动缸 旋转轴 侧挡 车体 大顶 托车 动力输出杆 清障机器人 电路系统 动力马达 动作控制 控制按钮 路段位置 汽车驾驶 伸缩平台 事故车辆 旋转连接 旋转平台 旋转作用 托车板 小空间 中间段 清障 拖运 小顶 车头 掉头 室内 救援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道路救援清障机器人,包括侧挡和旋转轴;所述车体的托车板上安装有前后两处顶升机构,且这两处顶升机构由电动缸及控制其动作的电路系统构成;所述顶升机构中的电动缸的动力输出杆顶端铰合连接有一处大顶升平台,且大顶升平台的中间段通过旋转轴旋转连接在车体前后两处侧挡上,受汽车驾驶室内控制按钮实现动作控制;并在动力马达的作用下实现旋转,通过旋转平台旋转作用使小顶升平台旋转进入事故车辆的底侧,实现小空间作业,而不用掉转托车车头,操作方便,节约救援时间,很好的解决了上述提出的关于“如果事发车辆所在的路段位置空间较窄,托车不易掉头将伸缩平台插入事发车辆的底部,不便操作,影响拖运速度”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清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托车式结构的道路救援清障机器人。
背景技术
清障机器人其实也就是大多数人们所见到的清障托车,清障车全名为道路清障车,又称拖车、道路救援车、拖拽车,具有起吊、拽拉和托举牵引等多项功能,清障车主要用于道路故障车辆,城市违章车辆及抢险救援等。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顶升原理及结构类似于申请号CN201720632786.8中提供一种道路救援清障机器人,其基本描述为,履带车底盘上设置有前轮托架和伸缩平台,所述伸缩平台通过液压系统与履带车底盘连接,伸缩平台的承载面上设置有前轮托架。
本发明人经过对比,发现上述结构的车体机器人后部伸缩平台不能进行旋转动作,不能根据事发车辆所在的位置进行调节插入,完成更加方便的起升托运,如果事发车辆所在的路段位置空间较窄,托车不易掉头将伸缩平台插入事发车辆的底部,不便操作,影响拖运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复合式结构顶升平台的道路救援清障机器人,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道路救援清障机器人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道路救援清障机器人,包括车体,顶升机构,大顶升平台,动力马达,垫环,旋转平台,小顶升平台,侧挡和旋转轴;所述车体的托车板上安装有前后两处顶升机构,且这两处顶升机构由电动缸及控制其动作的电路系统构成;所述顶升机构中的电动缸的动力输出杆顶端铰合连接有一处大顶升平台,且大顶升平台的中间段通过旋转轴旋转连接在车体前后两处侧挡上;所述大顶升平台的最底端平台的底面上安装有一处动力马达,且动力马达与车体内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并受汽车驾驶室内控制按钮实现动作控制;所述大顶升平台的最底端平台的顶面通过旋转平台支撑安装有一处小顶升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大顶升平台的最底端平台的顶面还还安装有一圈垫环,且垫环位于小顶升平台的底面和大顶升平台的顶面之间,并且垫环的顶面与小顶升平台的底面之间留有一厘米的间隙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马达的动力输出杆与旋转平台相连接,且旋转平台也位于垫环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小顶升平台的左右两端均为倾斜倒角结构,其中右侧倾斜倒角边棱与大顶升平台右端长度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平台位于小顶升平台底面靠右位置,即,由旋转平台为中心,小顶升平台的左侧位置长度大于右侧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梅,未经孙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594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拖动系统、射线检测系统及其车辆拖动小车
- 下一篇:冷藏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