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线束端部固定装置及动力线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52487.0 | 申请日: | 201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695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胡永荣;赖剑平;崔雷;王志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连电子(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肖明芳 |
地址: | 21111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限位凸起 动力线束 金属护圈 护壳 端部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 汽车线束 大径端 小径端 内壁 新能源汽车 电气特性 固定线束 固定装置 接触密封 密封性能 组装作业 卡环卡 整车厂 装配式 穿设 卡环 外壁 线束 装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线束端部固定装置,具有用于穿设线束的第一护壳和第二护壳,在第二护壳的内壁上具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两端分别装入金属护圈和卡环;金属护圈的内壁用于固定线束,金属护圈的外壁具有大径端和小径端,大径端靠近限位凸起,小径端越过限位凸起并与卡环卡合。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基于上述固定装置的动力线束,采用装配式的接触密封结构,满足新能源汽车动力线束对密封性能、电气特性以及结构强度的严苛要求,同时也便于整车厂组装作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气元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线束端部固定装置,以及由该装置装配的动力线束。
背景技术
由动力电池与电力马达构成的电动体系,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而线束作为连接动力电池与电力马达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满足电能传输效率的要求,线束的工作电压已高达600V,最大电流也达到了150A,使用的带屏蔽电线的截面面积也已达到35mm²的数量级。
线束及其固定装置不仅需要考虑整车厂量产装配的可操作性和使用的可靠性,还需要通过汽车行业的各项测试与认证,满足密封、防水、绝缘、屏蔽、固定等各项性能,就需要对线束固定装置做特别设计。
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线束及固定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全新的汽车线束端部固定装置。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线束端部固定装置,具有用于穿设线束的第一护壳和第二护壳,所述第一护壳与第二护壳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护壳的内壁上具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两端分别装入金属护圈和卡环;所述金属护圈的内壁用于固定线束,金属护圈的外壁具有大径端和小径端,所述大径端抵靠限位凸起,所述小径端越过限位凸起并与卡环卡合。
具体地,所述金属护圈的外表面上具有沿轴向的止转槽,所述限位凸起上具有与止转槽相匹配的止转凸起。限位凸起与止转凸起与金属护圈的表面结构相互作用,在轴向和周向上实现限位,进而固定金属护圈所压接或焊接的线束。
具体地,所述小径端的外周面上具有环槽,所述卡环的顶端具有用于卡接环槽的卡扣。用于卡接的环槽结构一方面便于加工,在安装时调整也可以快速卡接固定。
具体地,在第二护壳的凸缘端面上安装有第二密封圈,用于在安装位置形成第二密封。自由端的卡环与第一护壳之间夹设第一密封圈形成第一密封,第一密封与第二密封与保护壳形成密封腔体,在固定装置两端实现隔离。
具体地,所述大径端与限位凸起之间安装有弹性垫圈。用于保持金属护圈与保护壳的良好接触,并补偿制造及装配的公差。
具体地,所述第二护壳是金属护壳,所述金属护圈与线束的屏蔽层电连接,所述弹性垫圈是金属弹性垫圈。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应用上述装置的动力线束,包括线束和套设在线束接头附近的端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固定装置具有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护壳和第二护壳,所述第二护壳具有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上具有用于连接第一护壳的连接部,所述固定端具有用于连接设备的凸缘端面;所述线束上压接有金属护圈,所述金属护圈具有大径端和小径端,所述小径端从固定端穿入第二护壳,所述自由端内嵌入卡环,所述卡环的顶端与小径端卡合,卡环的尾端与第一护壳之间夹设第一密封圈。
具体地,线束的数量可以是并排设置的两条或以上,每条线束上第二护壳的自由端相互连接成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连电子(南京)有限公司,未经胡连电子(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524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