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部去耦的集成电路封装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92721.5 | 申请日: | 201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89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吴泽榕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泽榕 |
主分类号: | H01L23/64 | 分类号: | H01L23/64;H01L23/552;H01L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电路封装 引脚 铝线 下表面 硅片 去耦 本实用新型 铝合金属 去耦装置 陶瓷基片 绝缘环 上表面 上板 平行 封装外壳 嵌入安装 抗噪音 粘胶层 电容 贴合 焊接 噪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部去耦的集成电路封装,其结构包括第一引脚、凹槽、集成电路封装、第二引脚、上板、铝线、铝合金属丝、绝缘环、硅片、陶瓷基片、粘胶层、封装外壳、去耦装置、IC芯片,第一引脚的上表面焊接于集成电路封装的下方,凹槽的下表面嵌入安装于集成电路封装,集成电路封装的下方设有第二引脚,第二引脚的左侧与第一引脚的右侧相互平行,上板的下方安装于铝线的上方,铝线的下表面与硅片的上方相连接,铝合金属丝与绝缘环相互平行,硅片的下表面贴合于陶瓷基片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一种内部去耦的集成电路封装,在其结构上设置了去耦装置,使其具有调节电容的稳定性与抗噪音性,使其他元件不易受到噪声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内部去耦的集成电路封装,属于集成电路领域。
背景技术
封装,即隐藏对象的属性和实现细节,仅对外公开接口,控制在程序中属性的读和修改的访问级别;将抽象得到的数据和行为(或功能)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也就是将数据与操作数据的源代码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类”,其中数据和函数都是类的成员,在电子方面,封装是指把硅片上的电路管脚,用导线接引到外部接头处,以便与其它器件连接。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420050566.0的一种内部去耦的集成电路封装,其包括基板、芯片和去耦电容,所述芯片设置在基板上,所述去耦电容设置在芯片上,所述芯片与基板电性连接,所述去耦电容与芯片电性连接,但是该现有技术电容的稳定性与抗噪音性较差,导致其他元件易受到噪声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内部去耦的集成电路封装,以解决现有技术电容的稳定性与抗噪音性较差,导致其他元件易受到噪声的影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内部去耦的集成电路封装,其结构包括第一引脚、凹槽、集成电路封装、第二引脚、上板、铝线、铝合金属丝、绝缘环、硅片、陶瓷基片、粘胶层、封装外壳、去耦装置、IC芯片,所述第一引脚的上表面焊接于集成电路封装的下方,所述凹槽的下表面嵌入安装于集成电路封装,所述集成电路封装的下方设有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引脚的左侧与第一引脚的右侧相互平行,所述上板的下方安装于铝线的上方,所述铝线的下表面与硅片的上方相连接,所述铝合金属丝与绝缘环相互平行,所述硅片的下表面贴合于陶瓷基片的上表面,所述陶瓷基片的下方与粘胶层的上方相互平行,所述粘胶层安装于封装外壳的内部,所述去耦装置的下表面与IC芯片的上方相连接,所述去耦装置由外壳、触点、电源稳定性测试板、电容、导线、抗干扰板组成,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触点,所述触点与导线电连接,所述电源稳定性测试板通过导线与电容相连接,所述电容安装于外壳的内部,所述抗干扰板的外侧表面贴合于外壳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铝合金属丝为圆柱体结构,所述陶瓷基片的长为1cm,宽为0.3cm。
进一步地,所述IC芯片的下表面贴合于硅片的上方,所述绝缘环的下方安装于硅片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陶瓷基片安装于封装外壳的内部,所述封装外壳的外侧设有第二引脚。
进一步地,所述抗干扰板通过外壳与IC芯片相连接,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安装于上板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脚由不锈钢制成,具有防锈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封装外壳由pvc制成,具有成本低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泽榕,未经吴泽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927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