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续密炼造粒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355378.7 | 申请日: | 2018-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97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 发明(设计)人: | 蔡剑勇;厉瑞亚;蔡俪晨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山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B9/06 | 分类号: | B29B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韩燕燕 |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模头 成形区 密炼机 模头组 成形 料壳 密炼造粒 粒料 料芯 水平并列设置 本实用新型 方向设置 冷却机构 连通设置 直接冷却 出料口 粉碎机 输出料 夹套 料条 疏松 造粒 加压 输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连续密炼造粒设备,其包括粉碎机与密炼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密炼机的出料口处的模头组,模头组包括水平并列设置的若干模头,该模头均与所述密炼机连通设置,且该模头加压输出料条,冷却机构设置于所述模头组的后侧,其沿所述料条的输送方向设置,通过将模头进行夹套设置,将模头分别设置成第一成形区与第二成形区,使第一成形区输出的原材料直接冷却,成形为环形料壳,再通过第二成形区往料壳内通入原材料,使之成形为料芯,通过料壳与料芯组合,解决造粒过程中成形粒料疏松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粒料的密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降解材料的密炼造粒技术领域,具体为连续密炼造粒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连续密炼造粒设备生产的均是不可降解的橡胶、塑料材料,该材料由PP、PE等材料为主要成分密炼合成,在密炼合成过程中添加入补强剂、促进剂、防老剂等填充剂,并且由于其PP、PE的成分含量高,密炼过程中粘稠度好,造粒形成的粒料的密度高。
但是,对于可降解的橡胶、塑料材料,由于其成分内添加入了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降低了PP、PE的含量,使材料可以通过光降解或生物降解的手段进行降解,而本实用新型中,申请人采用了添加碳酸钙作为降解剂生产可降解膜,因此,在密炼造粒过程中,原材料的稠度降低,造粒形成的粒料的密度降低。
在专利号为CN201510066512.2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密炼、挤出及造粒自动化一体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密炼室,还包括装设在密炼室内的至少一条搅拌转子,装设在机架上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与搅拌转子传动连接;设置在密炼室下方的螺杆挤出装置,装设在所述螺杆挤出装置出料口上的成型模具;装设在机架上用于将经成型模具成型后的物料切成颗粒的切粒装置;装设在机架上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装设有用于向密炼室加压的加压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使搅拌转子做差速及异向旋转运动,并通过加压装置施加的压力,从而使物料混合均匀,密炼效果好,但是,其并未提高密炼、造粒后形成粒料的密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连续密炼造粒设备,通过将模头进行夹套设置,将模头分别设置成第一成形区与第二成形区,使第一成形区输出的原材料直接冷却,成形为环形料壳,再通过第二成形区往料壳内通入原材料,使之成形为料芯,通过料壳与料芯组合,解决造粒过程中成形粒料疏松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粒料的密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连续密炼造粒设备,包括粉碎机与密炼机,该粉碎机的下部出料口与密炼机的顶部进料口通过输送带连接设置,还包括:
模头组,所述模头组设置于所述密炼机的出料口处,其包括水平并列设置的若干模头,该模头均与所述密炼机连通设置,且该模头加压输出料条;
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设置于所述模头组的后侧,其沿所述料条的输送方向设置,且其包括输送料条的冷却槽,以及设置于所述冷却槽顶部的若干冷却风机,所述冷却槽上设置有与所述料条对应配合输送槽;以及
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设置于所述冷却机构的进料端,其回转设置,且其下方输送有所述料条,该挤压机构对所述料条进行挤压。
作为改进,所述模头为漏斗形,其为夹套设置,且其包括外部环形的第一成形区与中部圆形的第二成形区,所述第一成形区的外侧设置有螺旋形的冷却管道,该冷却管道设置于第一成形区的出料端。
作为改进,沿所述第一成形区的出料方向,所述冷却管道的螺距逐步减小。
作为改进,所述冷却管道的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一成形区的出料方向相反。
作为改进,所述模头内设置有推送组件,该推送组件推送所述密炼机输出的原料,并将该原料从所述第一成形区的出料口排出。
作为改进,所述推送组件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山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山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553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塑料挤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降解珠光膜的改性母粒制造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