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模直压式注塑成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44719.0 | 申请日: | 201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33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寒锐;黄旭伟;陈仲调;何凤英;郑德芳;徐楚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伟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03 | 分类号: | B29C45/03;B29C45/26;B29C45/67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郭栋梁 |
地址: | 5158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模板 模具 开合模驱动 注塑成型机 直压式 导柱 双模 原材料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 生产效率 一端连接 运动过程 喷嘴 板机构 开合模 漏胶 射台 紧贴 穿过 申请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模直压式注塑成型机,包括模具中板和导柱;所述导柱依次穿过第一移动模板、模具中板和第二移动模板;所述模具中板与第一移动模板之间设有第一模具,所述模具中板与第二移动模板之间设有第二模具;所述第一移动模板固定连接开合模驱动系统的一端,所述开合模驱动系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模板。采用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开合模运动过程中,喷嘴和模具中板机构紧贴,减少了射台松退动作,减低了漏胶,提高了原材料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一般涉及注塑机,具体涉及一种双模直压式注塑成型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的不断丰富,为满足人民不断需求的物质需求,对塑料制品的产量和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价格又不断下降,对于生产厂家的挑战越来越大,所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单位时间的制品产量,努力降低成本成为各个生产厂家的共识。
传统的注塑成型设备每次只能配合一副模具生产,为了进一步提高制品的产量,更多的设备厂商研究了很多方法来解决,比如增加模具的穴数,设计具有多重分型面的叠层模具等。穴数的增加意味着模具分型面的增大,模具整个外形的增大,从而需要更大锁模力的设备,因此需要投入更多费用来购置更大型注塑成型设备来满足需求。
多重分型面的叠层模具由于其自身结构复杂,制作困难,相对通用模具来说造价昂贵,维护困难。
中国专利CN200939680Y双模注塑成型设备,该机构采用的中间增加分流模板的方法来解决安装双副模具问题,但该分流模板相对于动模板无法移动调节,只能满足特定双模具的要求。每次开模时,注塑喷嘴系统需要脱离分流模板,降低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提高生产效率的双模直压式注塑成型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模直压式注塑成型机,包括模具中板和导柱;
所述导柱依次穿过第一移动模板、模具中板和第二移动模板;
所述模具中板与第一移动模板之间设有第一模具,所述模具中板与第二移动模板之间设有第二模具;
所述第一移动模板固定连接开合模驱动系统的一端,所述开合模驱动系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模板。
进一步地,还包括注射系统,所述注射系统连接塑化系统,所述塑化系统的前端设有喷嘴,所述模具中板内设有浇注流道,当第一移动模板和第二移动模板进行开合模动作时,所述喷嘴和浇注流道的入口接触,塑料从喷嘴通过浇注流道的入口进入模具内部,所述注射系统设置在射台座上,所述注射系统连接射移系统,所述射移系统能够驱动注射系统沿射台座进行移动,所述喷嘴通过射移系统驱动与浇注流道保持为接触或离开状态。
所述第一模具包括第一母模和第一公模,所述第一母模固定连接模具中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公模固定连接第一移动模板;
所述第二模具包括第二母模和第二公模,所述第二母模固定连接模具中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公模固定连接第二移动模板。
所述第一移动模板固定连接增压合模系统。
所述开合模驱动系统采用液压油缸结构,用于驱动第一移动模板和第二移动模板进行轴向运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抱闸机构,所述抱闸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移动模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伟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伟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447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设置有注射口模具的注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