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交叉隧道的减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36523.7 | 申请日: | 201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57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苗宝丰;朱利明;苗晓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减震机构 垂直 本实用新型 减震橡胶体 缓冲减震 减震结构 隧道施工 减压板 空间带 隔层 垂直安装 垂直交叉 抗震能力 抗震性能 双重减震 隧道结构 吸收振动 有机配合 俯视图 弹簧 下层 上层 吸收 配合 保证 安全 | ||
1.一种用于交叉隧道的减震结构,包括位于下层水平面的第一隧道(1)和位于上层水平面且在俯视图上与第一隧道(1)呈垂直交叉跨越的第二隧道(2),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隧道(1)的上部设置有隔层(3),所述的第二隧道(2)的底部设置有减压板(4),所述的减压板(4)与隔层(3)之间形成有用于提高第二隧道(2)抗震能力的缓冲减震空间带(A),所述的缓冲减震空间带(A)中等间隔垂直安装有组合了液压和弹簧双重减震方式对隧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进行吸收的垂直减震机构(5),并且两相邻的垂直减震机构(5)之间设置有用于配合垂直减震机构(5)进一步吸收振动的减震橡胶体(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交叉隧道的减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隧道(2)的内壁设有用于进一步提高第二隧道(2)抗震能力的防震层(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交叉隧道的减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垂直减震机构(5)由底座(51)、外筒(52)、内筒(53)、阻尼控制阀(54)、活塞杆(55)、支承板(56)和弹簧(57)组合构成;所述的外筒(52)固定安装在底座(51)上,所述的内筒(53)同轴套装在外筒(52)中,并且内筒(53)与外筒(52)间形成有液压油箱(5a),所述的内筒(53)的底部径向开有连通液压油箱(5a)和内筒(53)内孔的径向连接孔(5b),所述的阻尼控制阀(54)安装在内筒(53)的内孔中且位于径向连接孔(5b)的上方,所述的活塞杆(55)滑动设置在内筒(53)的内孔中形成利用液压减震的液压减震结构,所述的支承板(56)固定安装在活塞杆(55)的顶端,所述的弹簧(57)套装在外筒(52)的外周,该弹簧(57)的上端与支承板(56)的底面相顶接,该弹簧(57)的下端与底座(51)相顶接形成利用弹簧减震的弹簧减震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交叉隧道的减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承板(56)的顶面与减压板(4)的底面固定相连接,所述的底座(51)的下方设置有减震垫(58)并经减震垫(58)与隔层(3)的顶面固定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交叉隧道的减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减震橡胶体(6)的顶面与减压板(4)的底面固定支撑相配合,所述的减震橡胶体(6)的底面与隔层(3)的顶面固定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3652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