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车辆的位置可调的操作面板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09161.2 | 申请日: | 201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314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江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37/06 | 分类号: | B60K37/06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秦华云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剪叉式 连板 操作面板 导轨组件 面板主体 限位底板 连接板 支架 本实用新型 顶部安装板 支撑板组件 电器开关 位置可调 限位凹槽 叉合 开叉 弹性限位 万向球头 支架安装 插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位置可调的操作面板组件,包含支撑板组件、导轨组件、连接板、调节支架及面板主体;导轨组件安装于支撑板组件上,连接板安装于导轨组件上,调节支架安装于连接板上,面板主体安装于调节支架上,电器开关安装于面板主体上;调节支架由顶部安装板、剪叉式上部连板、剪叉式下部连板及限位底板构成,剪叉式上部连板的开叉端与顶部安装板相连,叉合端通过万向球头机构与剪叉式下部连板的叉合端相连,限位底板上开设有限位凹槽且在限位凹槽内设有多个弹性限位球,剪叉式下部连板的开叉端插接于限位底板的限位凹槽内。本实用新型的操作面板组件,可实现电器开关的位置根据驾驶员的使用需求来具体调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仪表台构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位置可调的操作面板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上使用的操作开关普遍都是固定安装在仪表台主体的面板上,存在操作开关位置固定、布局混乱、容易被误操作的问题,例如公交、客车大巴等车辆上,仪表台布置普遍无法保证在驾驶人双手可触控的范围内。车辆使用时,驾驶员会频繁身体前倾或手臂前伸上抬去触控电器开关,非常容易引起驾驶员的不适与疲劳。
从驾驶员的人机工程考虑,以90%男、10%女驾驶人为例,进行人机分析,大多数的仪表台上的经常被使用的电器开关不在驾驶人双手最佳触及范围内;并且不能针对不同体型的驾驶人来调整电器开关的安装位置;如需满足不同驾驶人的最佳触及范围,则需设计不同尺寸的仪表台,这样不仅严重影响驾驶区整体布置,还可能占用驾驶室较多的空间从而缩小的驾驶员的操作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位置可调的操作面板组件,通过将仪表台上安装电器开关的操作面板安装在位置可调的调节支架上,使操作开关能针对驾驶员的需求被移动调整到适合驾驶员操控的位置,从而更符合驾驶人的人机工程,可有效提升驾驶人的操作舒适性,降低驾驶人驾车的疲劳度以及加大驾驶人可使用的自由空间,并且可适应不同体型的驾驶人的操作习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一种用于车辆的位置可调的操作面板组件,包含支撑板组件、导轨组件、连接板、调节支架及面板主体;所述导轨组件安装于支撑板组件上,连接板安装于导轨组件上,调节支架安装于连接板上,面板主体安装于调节支架上,且在面板主体上安装有多个电器开关;其中,所述调节支架由顶部安装板、剪叉式上部连板、剪叉式下部连板及限位底板构成,所述剪叉式上部连板的开叉端分别与顶部安装板相连,剪叉式上部连板的叉合端通过万向球头机构与剪叉式下部连板的叉合端相连,在限位底板上沿底板长度方向开设有限位凹槽且在限位凹槽内还凸设有多个弹性限位球,剪叉式下部连板的开叉端分别插接于限位底板的限位凹槽内且与弹性限位球的一侧相抵接;
安装时,可根据需求选择将支撑板组件横向或纵向安装于车身骨架上,作为优选,可将支撑板组件纵向安装于车身骨架上,且支撑板组件的一端延伸于仪表台主体下方,从而充分利用仪表台主体与车身骨架之间的空间,在不需操控电器开关时,将操作面板组件隐藏在仪表台内部,增加驾驶人可使用的自由空间;
需要操控电器开关时,可通过导轨组件将连接板上的调节支架及面板主体从仪表台主体下方滑出至合理的使用位置,需要升高电器开关的高度时,可通过对面板主体施加一定大小的向上的作用力,使得调节支架的剪叉式下部连板在剪叉式上部连板及顶部安装板的作用下,剪叉式下部连板的开叉端下压弹性限位球并越过被下压的弹性限位球,即剪叉式下部连板的两开叉端相对靠近,从而升高电器开关的高度,在将电器开关的高度调节到合适位置后,即停止对面板主体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使得剪叉式下部连板的两开叉端在限位底板的限位凹槽内被限位及固定并与相应位置的弹性限位球的一侧相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091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