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飞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94417.7 | 申请日: | 2018-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21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何光洪;蔡为民;于东升;吴蓝图;张沛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5/06 | 分类号: | B64C5/06;B64C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11003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翼 前缘襟翼 飞机 本实用新型 方向转动 驱动组件 机身 前缘 转动 航向稳定性 航向操纵 驱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飞机。所述飞机包括第一前缘襟翼,其设置在第一尾翼的前缘部分,第一前缘襟翼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尾翼在所述第一尾翼的一侧至第一尾翼的另一侧方向转动;第一驱动组件,其设置在所述飞机的机身或所述第一尾翼上并与所述第一前缘襟翼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前缘襟翼转动;第二前缘襟翼,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尾翼的前缘部分,所述第二前缘襟翼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尾翼在所述第二尾翼的一侧至第二尾翼的另一侧方向转动;第二驱动组件,其设置在所述飞机的机身或所述第二尾翼上并与所述第二前缘襟翼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前缘襟翼转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增加前缘襟翼能明显改善了V型尾翼布局的飞机的航向稳定性和差偏时的航向操纵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飞机。
背景技术
V形尾翼代替平尾和垂尾实现纵向和航向增稳和操纵,具有部件少,减小飞机结构重量和飞行阻力的优点。
V形尾翼同时作纵向和航向的稳定面和操纵面时,V形尾翼与水平面的夹角往往较大,V形尾翼所处的位置易受前体/机翼下洗等复杂干扰流的影响,因此大迎角纵向和航向稳定性往往不足;同时由于倾角较大,相对V形尾翼的局部气流角受侧滑影响很大,V形尾翼上易分离,导致舵面操纵能力不足,此外V形尾翼差偏进行航向操纵时易产生大的横向耦合力矩。这些限制了V形尾翼布局飞机的机动能力。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机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飞机,所述飞机包括机身以及V型尾翼,所述V型尾翼设置在所述机身上,所述飞机V型尾翼包括第一尾翼以及第二尾翼,所述第一尾翼能够将飞机的机头至机尾方向的气流分流,从而使气流自所述第一尾翼的两侧流过;所述第二尾翼能够将飞机的机头至机尾方向的气流分流,从而使气流自所述第二尾翼的两侧流过;所述飞机进一步包括:第一前缘襟翼,所述第一前缘襟翼设置在所述第一尾翼的前缘部分,所述第一前缘襟翼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尾翼在所述第一尾翼的一侧至第一尾翼的另一侧方向转动;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飞机的机身或所述第一尾翼上并与所述第一前缘襟翼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前缘襟翼转动;第二前缘襟翼,所述第二前缘襟翼设置在所述第二尾翼的前缘部分,所述第二前缘襟翼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尾翼在所述第二尾翼的一侧至第二尾翼的另一侧方向转动;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飞机的机身或所述第二尾翼上并与所述第二前缘襟翼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前缘襟翼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前缘襟翼与所述第一尾翼的前缘部分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二前缘襟翼与所述第二尾翼的前缘部分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前缘襟翼内设置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一尾翼的前缘部分通过铰接方式连接且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旋转轴旋转,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前缘襟翼转动;所述第二前缘襟翼内设置有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与所述第二尾翼的前缘部分通过铰接方式连接且所述第二旋转轴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旋转轴旋转,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前缘襟翼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以及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旋转轴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以及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旋转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机身或所述第一尾翼上,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为连杆传动机构;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机身或所述第二尾翼上,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为连杆传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尾翼上,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组;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尾翼上,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944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摄像无人机
- 下一篇:用于固定翼无人机的可调式旋翼动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