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弧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22352.5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14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谢振华;黄慧根;傅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机电产品质量检测所;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万秀娟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棒 铜棒 移动装置 发生装置 容置空间 丝杆 电弧发生装置 试验平台 限位 旋钮 电弧 本实用新型 第二丝杆 第一丝杆 旋钮控制 有效距离 移动 磨损 电机 | ||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电弧发生装置,包括发生装置本体,该发生装置本体下方形成试验平台,发生装置本体固定于试验平台上,发生装置本体包括容置空间、碳棒、铜棒、旋钮、丝杆、电机与可构成碳棒与铜棒限位的移动装置,容置空间包括丝杆容置空间与旋钮容置空间,移动装置包括碳棒移动装置与铜棒移动装置,碳棒与铜棒可分别于碳棒移动装置与铜棒移动装置内构成限位,丝杆包括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碳棒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磨损变短,通过调节旋钮控制碳棒移动装置向铜棒一侧位移,使碳棒与铜棒之间达到电弧发生的有效距离,丝杆的设置可方便的控制碳棒或铜棒中涉及的装置的移动的速度及移动的距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电弧故障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弧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电弧发生装置是一种用于测试电弧故障断路器的装置,工作状态下可提供一个能够安全、稳定地产生电弧,这种装置适用于高等院校电气工程等专业的电弧知识的教具与科学研究电弧的实验设备的电弧发生装置,一般的电弧发生装置通常包括碳棒以及用于控制碳棒移动的丝杆,而现使用的部分电弧发生装置,存在使用寿命不佳或是操作不灵敏的情况。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使用寿命、性能可靠、操作方便的电弧发生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一种电弧发生装置,包括发生装置本体,该发生装置本体下方形成试验平台,且发生装置本体固定于试验平台上,所述的发生装置本体包括容置空间、碳棒、铜棒、旋钮、丝杆、电机以及可构成碳棒与铜棒限位的移动装置,容置空间包括丝杆容置空间与旋钮容置空间,所述的丝杆容置空间包括第一丝杆容置空间与第二丝杆容置空间,所述的第一丝杆容置空间与第二丝杆容置空间相连,所述的移动装置包括碳棒移动装置与铜棒移动装置,所述的碳棒与铜棒可分别于碳棒移动装置与铜棒移动装置内构成限位,构成限位的碳棒与铜棒设置于同一轴线上并呈相对式设置,所述的碳棒移动装置的一端置入第一丝杆容置空间内,另一端置于第一丝杆容置空间的外侧处,所述的铜棒移动装置一端置入第二丝杆容置空间内,另一端置于第二丝杆容置空间的外侧处,所述的丝杆包括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所述的第一丝杆放置于第一丝杆容置空间内且横穿过碳棒移动装置并于第一丝杆容置空间内构成限位,所述的第二丝杆放置于第二丝杆容置空间内且横穿过碳棒移动装置并于第二丝杆容置空间内构成限位,所述限位于丝杆容置空间内的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可分别与置入丝杆容置空间内的碳棒移动装置与铜棒移动装置形成联动,所述的旋钮容置空间位于靠近第一丝杆容置空间的一侧处并与第一丝杆容置空间相连,所述的电机设于靠近第二丝杆容置空间的一侧处并与之形成固定,所述的电机并与设于第二丝杆容置空间内限位的第二丝杆相连,所述的旋钮设于所述的旋钮容置空间并与第一丝杆相连。
上述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电弧发生装置上结构的改进可实现对模拟电弧故障检测装置中串联电弧的动作特性的检测;其中上述表述的碳棒可起到尾尖的作用,而铜棒可起到顶尖的作用,其中碳棒固定在碳棒移动装置上,铜棒固定在铜棒移动装置上,而碳棒移动装置与第一丝杆可形成联动,以及第一丝杆的一侧还安装有调节旋钮,而铜棒移动装置与第二丝杆可形成联动,以及第二丝杆的一侧安装电机,其中调节旋钮控制第一丝杆可形成碳棒移动装置的前面移动,而通过电机带动第二丝杆并控制铜棒移动装置的前面移动,在工作工程中碳棒及铜棒均需外接220V电压,当装置启动碳棒与铜棒之间形成电弧,若碳棒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磨损变短之后,此时可通过调节旋钮控制碳棒移动装置向铜棒一侧位移,使碳棒与铜棒之间缩短间隙,使碳棒与铜棒之间达到电弧发生的有效距离,其中本装置上设置丝杆通过丝杆的设置可方便的控制碳棒或铜棒中涉及的装置的移动的速度及移动的距离,同时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电弧发生装置具有良好的使用寿命以及性能可靠与操作方便等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机电产品质量检测所;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省机电产品质量检测所;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223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射频系统分析测试平台
- 下一篇:一种复合开关智能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