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门槛梁和一种电动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212086.8 | 申请日: | 2018-0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55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 发明(设计)人: | 陈炳圣;张恒;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B60K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门槛梁 电动汽车 地板横梁 管梁 支架 电动汽车技术 本实用新型 穿过 安装空间 方向设置 空腔结构 碰撞工况 影响电池 支架设置 中心轴线 侧面柱 承载管 抵接面 固设 应用 侵入 相抵 体内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门槛梁和一种电动汽车,以在不影响电池包安装空间的前提下,提高门槛梁在侧面柱碰撞工况下的抗侵入能力。门槛梁包括门槛梁本体、管梁和用于承载管梁的支架,其中,门槛梁本体为空腔结构且门槛梁本体朝向电动汽车的地板横梁的一侧具有与地板横梁的端部相抵的抵接面;支架固设于门槛梁本体内且支架设置有中心轴线沿门槛梁本体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穿过孔;管梁穿射于穿过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门槛梁和一种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凭借其节能环保的优点,越来越成为汽车领域研究的热点。电动汽车的电池包一般布置于乘员舱地板下方,并且为了增加电池包的续航里程,需要尽可能增大电池包的尺寸,这样就要求有足够的电池包安装空间,因此现有技术中往往将电池包直接安装在两道门槛梁之间,这样就会导致当电动汽车受到侧面柱碰撞时,门槛梁成为唯一保护电池包的屏障结构。
如图1所示,为了增强门槛梁在侧面柱碰撞工况下的抗侵入能力,以减小电池包的损坏风险,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在两道门槛梁01内侧分别增加纵梁02,然后将电池包03安装在两道纵梁02之间,相比于直接将电池包03安装在两道门槛梁01之间,这种方案增加了纵梁02这道二次防护屏障,从而可以较好地保护电池包03;但是同时,两道纵梁02之间的间距相比于两道门槛梁01之间的间距也会显著缩小,这样电池包03的安装空间就会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减小电池包03沿车身宽度方向的尺寸,从而影响电池包的续航里程。
基于此,如何兼顾门槛梁在侧面柱碰撞工况下的抗侵入能力和电池包的安装空间,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门槛梁和一种电动汽车,以在不影响电池包安装空间的前提下,提高门槛梁在侧面柱碰撞工况下的抗侵入能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了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门槛梁,包括门槛梁本体、管梁和用于承载所述管梁的支架,其中,所述门槛梁本体为空腔结构且所述门槛梁本体朝向电动汽车的地板横梁的一侧具有与所述地板横梁的端部相抵的抵接面;所述支架固设于所述门槛梁本体内且与所述地板横梁位置相对,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穿过孔;所述管梁穿射于所述穿过孔。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门槛梁,电动汽车在受到侧面柱碰撞时,当侵入载荷破坏门槛梁本体的外侧防护进而作用到管梁时,具有高抗弯特性的管梁作为二次防护屏障可以大大减弱侵入载荷的侵入能力;同时,作用到管梁上的侵入载荷可以传递到支架上,进而由支架传递到整个门槛梁,这样就将门槛梁受到的局部集中载荷分解到门槛梁整体,从而进一步减弱了侵入载荷的侵入能力。因此,相比现有技术,该方案可以在不影响电池包安装空间的前提下,大大提高门槛梁在侧面柱碰撞工况下的抗侵入能力。
可选的,所述支架与所述电动汽车的地板横梁位置相对,当作用在所述管梁上的侵入载荷不小于侵入载荷阈值时,所述侵入载荷通过所述支架传递至所述地板横梁上。采用该实施例方案,可以将由管梁传递到支架的侵入载荷进一步由支架传递到具有高强度的地板横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门槛梁在侧面柱碰撞工况下的抗侵入能力。
可选的,所述支架的数量与所述地板横梁的数量相同且所述支架与所述地板横梁一一对应设置。采用该实施例方案,作用于管梁的侵入载荷可以由支架传递到每个地板横梁,这样就减小了每个地板横梁所受到的冲击力度,从而提高地板横梁的疲劳寿命。
可选的,所述管梁的数量为至少两根,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至少两根管梁一一对应的穿过孔,每根所述管梁穿射于对应的所述穿过孔。该方案即在载荷的侵入方向又增加了至少一道防护屏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门槛梁在侧面柱碰撞工况下的抗侵入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120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力电池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SCR尿素加注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