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客车底盘焊接机器人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195573.8 | 申请日: | 2018-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00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 发明(设计)人: | 仇云杰;肖勇;王立平;徐青松;张葛林;张博秋;王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长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车电车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3K37/02 | 分类号: | B23K37/02;B23K37/00;B25J11/00;B25J19/06 |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付继德 |
| 地址: | 224600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屏 复位按钮 客车底盘 主尺 焊接机器人 表面设置 活动卡脚 开关按钮 电池槽 按钮 测量 焊丝 防碰撞传感器 有机体 本实用新型 焊接机器 冷气管 推动杆 障碍物 焊管 转盘 固化 转动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客车底盘焊接机器人,包括主尺,所述主尺的前方外表面设置有机体,所述机体的外表面设有显示屏、开关按钮、复位按钮与测量按钮,且开关按钮位于显示屏的上方,所述复位按钮位于显示屏的下方,且测量按钮位于复位按钮,所述机体的外表面设有电池槽,且电池槽位于显示屏的一侧,所述主尺的上方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活动卡脚,且第一活动卡脚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推动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客车底盘焊接机器人,设有防碰撞传感器、冷气管与转盘,可以检测到附近的障碍物,加快焊丝固化,可以全方位的转动焊管,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客车底盘焊接机器人。
背景技术
焊接机器人是从事焊接包括切割与喷涂的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多用途的、可重复编程的自动控制操作机,具有三个或更多可编程的轴,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为了适应不同的用途,机器人最后一个轴的机械接口,通常是一个连接法兰,可接装不同工具或称末端执行器,焊接机器人就是在工业机器人的末轴法兰装接焊钳或焊枪的,使之能进行焊接,切割或热喷涂;现有的焊接机器人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在焊接时焊枪会经常碰撞到零件,对机器与零件都造成损伤,其次,焊丝固化的时间较长,导致焊接的效果较差,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客车底盘焊接机器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底盘焊接机器人,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客车底盘焊接机器人,包括主臂,所述主臂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小臂,所述小臂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焊枪,所述小臂与焊枪之间设置有一号活动关节,所述主臂与小臂之间设置有二号活动关节,所述焊枪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防碰撞传感器,所述焊枪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焊管,所述主臂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缆,所述主臂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冷气管,所述冷气管位于电缆的一侧,所述主臂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焊丝管,所述焊丝管位于小臂的一侧,所述小臂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清枪装置,所述主臂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三号活动关节,所述主臂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急停按钮,所述焊管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转盘,所述防碰撞传感器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孔,所述防碰撞传感器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传感器开关,所述传感器开关位于连接孔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主臂与小臂通过二号活动关节活动连接,所述小臂与焊枪通过一号活动关节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焊丝管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焊管与焊枪通过转盘活动连接,所述转盘的形状为圆柱形。
优选的,所述电缆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清枪装置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冷气管的形状为圆柱形。
优选的,所述连接孔的形状为圆形,所述连接孔的内表面设置有连接螺纹,连接螺纹的形状为圆形,连接螺纹的数量为若干组。
优选的,所述主臂与焊枪通过三号活动关节活动连接,所述焊枪与防碰撞传感器通过连接孔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开关的形状为椭圆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客车底盘焊接机器人,通过设置的防碰撞传感器,可以检测到附近的障碍物,避免机器碰撞造成损伤,通过设置的冷气管,可以加快焊丝固化,使焊接的效果更好,通过设置的转盘,可以全方位的转动焊管,增大了焊接的范围,比较实用,整个客车底盘焊接机器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客车底盘焊接机器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客车底盘焊接机器人的局部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客车底盘焊接机器人图2中A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长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车电车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江苏长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车电车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955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震器钢管专用焊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化吊臂臂筒连续焊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