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快速复合成型的热塑性预浸织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78110.0 | 申请日: | 201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635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朱波;乔琨;刘玉兰;周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恒景新碳纤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0 | 分类号: | B32B9/00;B32B9/04;B32B27/32;B32B27/12;B32B27/02;B32B27/04;B32B27/34;B32B27/30;B32B27/14;B32B27/28;B32B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恩赫律师事务所 11469 | 代理人: | 赵文成 |
地址: | 251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融纤维 预浸织物 成型 快速复合 热熔纤维 热塑性 混杂 本实用新型 编织织物 第二表面 第一表面 碳纤维 熔融 热效应 热塑性纤维织物 碳纤维单向织物 高性能纤维 热塑性粉体 热塑性纤维 二维织物 加热能量 热惯性 预浸布 预浸 制备 冷却 通电 | ||
1.一种可快速复合成型的热塑性预浸织物结构,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第一表面熔融纤维层、第一中间混杂编织织物层、主体热熔纤维层、第二中间混杂编织织物层、第二表面熔融纤维层,其中:
所述第一表面熔融纤维层和第二表面熔融纤维层均采用热塑性纤维织物或熔融热塑性粉体构成;
所述第一中间混杂编织织物层和第二中间混杂编织织物层均采用热塑性纤维混杂碳纤维形成二维织物结构;
所述主体热熔纤维层由高强碳纤维单向织物构成,所述主体热熔纤维层能够通电产生热效应将所述第一表面熔融纤维层和第二表面熔融纤维层的热熔纤维熔融,最终形成碳纤维预浸原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复合成型的热塑性预浸织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热熔纤维层的碳纤维采用T300、T700、T800、T1000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快速复合成型的热塑性预浸织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热熔纤维层的碳纤维的排布幅宽控制在0.5-1.6m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快速复合成型的热塑性预浸织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热熔纤维层的碳纤维的面密度控制在16-22g/m2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复合成型的热塑性预浸织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混杂编织织物层和第二中间混杂编织织物层的二维织物结构采用平纹、斜纹、缎纹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快速复合成型的热塑性预浸织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间混杂编织织物层和第二中间混杂编织织物层的热塑性纤维采用UHMWPE纤维、芳纶纤维中的一种,碳纤维采用T300、T700、T800、T1000中的一种,所述第一中间混杂编织织物层和第二中间混杂编织织物层的纤维的排布幅宽控制在0.5-1.6m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复合成型的热塑性预浸织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熔融纤维层和第二表面熔融纤维层的热塑性纤维织物均采用二维的平纹、斜纹、缎纹中的一种,或者直接采用熔融热塑性粉体形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快速复合成型的热塑性预浸织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熔融纤维层和第二表面熔融纤维层中的粉体的颗粒度控制在800-2000目之间,所用的热塑性树脂材质采用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苯硫醚、聚醚酮、聚醚醚酮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恒景新碳纤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中恒景新碳纤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7811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层组合复合金属材料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覆膜针刺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