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铁车站隧道排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65278.8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03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罗辉;罗燕萍;秦旭;唐敏;贺仲需;张怡;苏宗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1/08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罗毅萍;卢颂昇 |
地址: | 51001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顶风道 隧道 地铁车站 送风机 排风系统 排热系统 排风机 送风段 送风 左线 本实用新型 监测装置 控制系统 排风段 排风口 送风口 风机 隔墙 台排 列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铁车站隧道排热系统,包括列车进出站监测装置、控制系统、轨顶风道及送风、排风系统;送风、排风系统分别包括至少两台送风机及两台排风机;轨顶风道内设有用于将轨顶风道分为排风段及送风段的第一隔墙,轨顶风道上设置有排风口;轨顶风道的送风段设有送风口;地铁车站的左线隧道及右线隧道的顶部分别设置有轨顶风道;左线隧道的轨顶风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送风机及第一排风机,右线隧道的轨顶风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送风机及第二排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热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地铁车站隧道的地铁车站隧道排热系统。
背景技术
地铁隧道里的得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铁列车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热量,具体有地铁列车的加减速损失热量、制动散热量、列车阻力摩擦热量、列车车顶空调器散热热量等。这些热量需要及时排除隧道,避免加热隧道导致隧道温度过高。这些热量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排除到室外。
一是列车高速运动产生的“活塞风”,对隧道进行通风换气,带走隧道内产生的热量;二是利用轨道排热风机,通过在车站隧道顶部站台板下靠近隧道设置的排热风口带走隧道的热量;三是在屏蔽门开启时对流传至车站公共区的热量或通过屏蔽门热传导到车站公共区的热量。
对于第二种排热方式来说,现有的国内地铁车站隧道排热系统的布置方式,都是设置排风机从车站隧道里往外排风来排除隧道的热量,从隧道其他位置或活塞风井进行补风。排风机启动后,车站隧道为负压状态,当屏蔽门开启时,会导致车站站台公共区往隧道里大量漏风。在空调季节,车站公共区的漏风会导致车站出入口补入大量湿热空气,导致车站公共区的负荷大大增加,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十分不合理。
同时,现有的国内地铁车站隧道排热系统的布置方式,不管左线和右线隧道是否有列车停车,排热风机开启后都是同时排除左线隧道和右线隧道中的热量,并不能根据左、右线列车的实际到站的情况来排除隧道中的热量。当没有列车停靠时,排热风机对隧道排热的效果不明显,排热效率十分低下。能耗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地铁车站隧道排热系统,对车站隧道进行机械排热的同时对车站隧道进行机械补风,避免车站隧道内空气负压,实现车站隧道和车站站台公共区各自空气压力的平衡,避免了能源浪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铁车站隧道排热系统,包括列车进出站监测装置、控制系统、轨顶风道及送风、排风系统;所述送风、排风系统分别包括至少两台送风机及两台排风机;
所述轨顶风道内设有用于将轨顶风道分为排风段及送风段的第一隔墙,所述轨顶风道上设置有排风口;所述轨顶风道的送风段设有送风口;所述地铁车站的左线隧道及右线隧道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所述轨顶风道;
所述左线隧道的轨顶风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送风机及第一排风机,所述右线隧道的轨顶风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送风机及第二排风机;
所述左线隧道的所述轨顶风道的排风段通过第一排风风室与第一排风机连通、送风段通过第一送风风室与第一送风机连通;
所述右线隧道的所述轨顶风道的排风段通过第二排风风室与第二排风机连通、送风段通过第二送风风室与第二送风机连通;
所述列车进出站监测装置获取列车进出站的情况且将代表列车进出站情况的进出站信号反馈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进出站信号控制排风机的启闭。
作为优选,还包括轨底风道,所述轨底风道在所述车站站台板下两侧靠近隧道设置;
所述轨底风道内设有用于将轨底风道分为排风段及送风段的第二隔墙,所述轨底风道的排风段设有排风口,所述轨底风道的送风段设有送风口;
所述轨底风道的排风段通过排风风室与所述排风机连通,所述轨底风道的送风段通过送风风室与所述送风机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652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矿液压支架调向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采矿用通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