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水下地形测绘的无人测量船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133581.X | 申请日: | 2018-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589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3B35/00 | 分类号: | B63B35/00;B63B39/03;B63B39/00 |
| 代理公司: | 江苏银创律师事务所 32242 | 代理人: | 何红梅 |
| 地址: | 21117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船体 水下地形 储水箱 测绘 水平仪 风向风速传感器 船舶姿态 向下倾斜 测量船 传感器 阀门 风向风速信息 采集 本实用新型 方便操作 姿态信息 出水管 进水管 刻度线 支撑板 排出 计量 保证 船舶 观察 平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水下地形测绘的无人测量船,包括风向风速传感器、船舶姿态传感器、船体、水平仪和第一阀门,通过设置风向风速传感器用于风向风速信息进行采集,通过设置船舶姿态传感器用于对船舶的姿态信息进行采集,通过设置刻度线用于方便操作人员对加入储水箱内的水进行计量,进一步观察水平仪,若船体靠近储水箱一侧向下倾斜,则打开第一阀门使储水箱内的部分水通过出水管排出,若船体靠近第一支撑板一侧向下倾斜,则进一步使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储水箱内,直至水平仪呈现水平的状态,从而实现了船体的平衡,保证了在水下地形进行测绘的过程中船体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水下地形进行测绘的正常进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测量船,具体是用于水下地形测绘的无人测量船。
背景技术
传统的水下地形测绘必须是由人亲自驾驶船舶到某一水面区域进行测量,需要较大尺度的船舶和设备,不仅费时费力费钱,而且由于船舶的尺度、吃水问题,船舶难以测量某些水域(比如近岸浅水区域,礁石区域等),这是就需要一种无人测量船,来减少船舶测绘所必需的尺度来满足更大的测绘区域的要求。
现有的无人测量船在对水下地形测绘时船身无法始终保持平衡的状态,从而难以保证水下地形测绘的正常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水下地形测绘的无人测量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水下地形测绘的无人测量船,包括GPS RTK接收器、支撑杆、套筒、连接杆、换能器、船体、安装板、第一平衡装置、第二平衡装置、通信模块、风向风速传感器、控制器、水平仪和船舶姿态传感器,所述船体顶部设置有第二平衡装置,所述第二平衡装置包括丝杆、配重块、横杆、电机、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对称安装在船体顶部,船体顶部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在第二支撑板内侧,丝杆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板外侧,所述丝杆下方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板内侧和第二支撑板内侧,所述船体顶部上方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配重块,所述丝杆和横杆均贯穿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上开设有用于与丝杆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配重块上开设有用于与横杆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支撑板外侧位于电机下方的位置固定安装有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套筒的外侧,所述套筒套设在支撑杆外侧,所述支撑杆顶部固定安装有GPS RTK接收器,支撑杆底部固定安装有换能器,所述套筒上开设有用于与螺栓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所述船体顶部对称设置有风向风速传感器和船舶姿态传感器,所述船体顶部位于风向风速传感器和船舶姿态传感器之间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通信模块,所述船体顶部位于通信模块一侧的位置上设置有水平仪,船体顶部位于水平仪和通信模块之间的位置上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通信模块为WIFI通信模块,所述船体一侧顶端靠近第二支撑板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安装板的一侧,所述安装板顶部设置有第一平衡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杆与丝杆相互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向风速传感器、船舶姿态传感器、通信模块、电机、GPS RTK接收器和换能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平仪为机械水平仪。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平衡装置包括刻度线、第一阀门、第二阀门、进水管、储水箱和出水管,所述储水箱固定安装在安装板顶部,储水箱为透明材质,储水箱外壁标有刻度线,所述储水箱的进水口与进水管的一端连接,进水管上安装有第二阀门,储水箱的出水口与出水管的一端连接,出水管上安装有第一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335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型化海上放置用水锥
- 下一篇:一种具备高效打捞的河道治理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