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动力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03082.6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281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陆珂伟;樊晓松;刘怡;田园;李勇君;朱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捷新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26;H01M2/3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翁惠瑜 |
地址: | 20180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芯 成组单元 车用动力电池 本实用新型 极耳 模组 保险丝 产品安全性 生产自动化 堆叠设置 上冲 焊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动力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一个最小成组单元,各所述最小成组单元堆叠设置,所述最小成组单元包括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所述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的极耳通过焊接串联连接,所述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的极耳上冲切有保险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产品安全性高、生产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用动力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电芯是车用动力电池的基本组成单元。它的连接成组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池产品的性能及使用寿命。目前,电芯连接方式常用的有焊接、铆接和螺栓连接三种方式。焊接方式自动化程度高,性能可靠,应用范围较广。螺栓连接的优点是:强度大、刚度大、耐疲劳性能好,便于维修和更换,但自动化实现程度较低。铆接方式因电池产品的结构特点,应用相对较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车用动力电池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车用动力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一个最小成组单元,各所述最小成组单元堆叠设置,
所述最小成组单元包括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所述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的极耳通过焊接串联连接,所述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的极耳上冲切有保险丝。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通过容纳外壳盒装成所述最小成组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的极耳均为折弯式极耳,各折弯式极耳匹配连接形成通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芯包括第一正极耳和第一负极耳,所述第一正极耳和第一负极耳向同一方向折弯;
所述第二电芯包括第二正极耳和第二负极耳,所述第二正极耳和第二负极耳向相反方向折弯。
进一步地,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形成最小成组单元时,所述第一负极耳和第二正极耳匹配连接,所述第一正极耳与相邻最小成组单元的第二负极耳匹配连接。
进一步地,各所述最小成组单元堆叠后通过螺栓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该电池模组还包括正极支架和负极支架,所述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的极耳匹配贴合于所述正极支架和负极支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最小成组单元堆叠方式形成,操作方便可靠。
2)本实用新型在电芯极耳上设计加工电芯极耳保险丝,实现电芯级短路过流保护,提高产品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电芯极耳采用折弯方式设计,省去了电芯连接BUASAR,由电芯极耳完成电芯连接BUASAR的作用,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4)本实用新型极耳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并通过支架实现极耳的贴合,可方便采用连接激光焊,焊接强度高,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堆叠的最小成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芯冲切前主视图;
图4为电芯冲切前俯视图;
图5为电芯冲切后主视图;
图6为一种电芯冲切折弯后主视图;
图7为一种电芯冲切折弯后俯视图;
图8为电芯冲切前左视图;
图9为一种电芯冲切折弯后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捷新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捷新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030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