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配件生产的夹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02106.6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47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自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自盛 |
主分类号: | B23K11/36 | 分类号: | B23K11/36;B23K37/04 |
代理公司: | 11548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静<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中国香港旺角***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HK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持装置 夹持支撑座 气动伸缩杆 固定设置 支撑底板 支撑柱 本实用新型 夹持 夹块 汽车配件生产 同一条直线 对称布置 滑动连接 夹持力度 碰撞损伤 中心轴线 对设备 弧度处 控制箱 自适应 夹取 车门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配件生产的夹持装置,包括支撑底板,支撑底板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柱、控制箱和底部夹持支撑座,支撑柱对称布置于支撑底板两侧,支撑柱上均固定设置有第一气动伸缩杆、第一气动伸缩杆和侧部夹持装置,侧部夹持装置固定设置于第一气动伸缩杆端部,两侧部夹持装置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底部夹持支撑座上设置有底部夹持装置,底部夹持装置与底部夹持支撑座滑动连接,底部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本实用新型机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实现底部与侧部的同时夹持,保证夹持的稳定性,夹持装置自适应车门不同弧度处的夹取固定,避免设备的碰撞损伤,避免夹持力度过大对设备造成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生产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配件生产的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配件是构成汽车整体的各个单元及服务于汽车的一种产品,汽车配件的种类繁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消费也越来越多,汽车配件的这个市场变得也越来越大,近些年来汽车配件制造厂也在飞速地发展。
车门在汽车制造中占有着相当的比重,车门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电阻焊焊接,在焊接过程中,由于车门板较薄,夹持力度难以控制,在夹持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车门板的损坏,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人为固定在操作台上进行焊接,造成人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需要多人配合焊接,容易造成滑动,使焊接精度降低,但是现有的一些夹持装置存在,夹持力度不受控制,易造成车门板的损坏,同时一般只夹持底部,容易造成车门板的扭曲,夹持过程为硬性夹取,容易对产品造成损伤,将低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配件生产的夹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配件生产的夹持装置,包括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柱、控制箱和底部夹持支撑座,所述支撑柱对称布置于支撑底板两侧,支撑柱上均固定设置有第一气动伸缩杆、第一减震弹簧和侧部夹持装置,侧部夹持装置固定设置于第一气动伸缩杆端部,所述两侧部夹持装置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底部夹持支撑座上设置有底部夹持装置,所述底部夹持装置与底部夹持支撑座滑动连接,所述底部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上均设置有第二气动伸缩杆、连接球、支撑杆和柔性夹取单元,所述第二气动伸缩杆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法兰,第二气动伸缩杆与支撑底板通过固定法兰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球固定设置于第二气动伸缩杆端部,所述支撑杆固定设置于连接球与第一夹块或第二夹块之间,所述柔性夹取单元固定设置于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上,所述柔性夹取单元包括:第二减震弹簧、限位块、滑板、连接杆和夹持座,所述第二减震弹簧固定设置于滑板与第一夹块或第二夹块之间,所述限位块固定设置于第一夹块上,滑板与第一夹块或第二夹块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固定设置于滑板上,所述夹持座固定设置于连接杆端部,夹持座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柔性垫,所述侧部夹持装置上设置有第二柔性垫和第三减震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气动伸缩杆由固定套筒和移动伸缩杆两部分组成,第一减震弹簧固定设置于固定套筒和移动伸缩杆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均与底部夹持支撑座滑动连接,连接处设置有滚子和润滑油。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柔性夹取单元均匀对称布置,第一夹块上的柔性夹取单元与第二夹块上的柔性夹取单元一一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柔性垫与夹持座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第二柔性垫表面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控制箱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减震弹簧固定设置于第二柔性垫与夹持装置本体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柔性垫与第二柔性垫均由耐磨抗压的弹性橡胶产品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自盛,未经张自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021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焊机用焊接模块
- 下一篇:大型方矩管高频焊接磁棒节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