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钢轨探伤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87047.X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848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宋兴国;舒浩;曹中清;陈可为;何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K9/10 | 分类号: | B61K9/10 |
代理公司: | 成都盈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5 | 代理人: | 崔建中 |
地址: | 611756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盘 视觉装置 封盖 驱动轮 本实用新型 超声波探伤 钢轨探伤车 控制系统 探伤模块 模块化 钢轨 侧面 安装螺丝 钢轨表面 远程传输 探伤 地连接 电连接 可拆卸 连接件 万向球 限位板 检测 回弹 前部 松动 电源 供电 分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钢轨探伤车,包括两个通过连接件连接为一个整体的探伤模块;所述探伤模块包括底盘,底盘上设有超声波探伤轮和两个驱动轮;底盘底部的限位板上设有与钢轨接触的回弹万向球;底盘的上部可拆卸地连接有底盘封盖;底盘封盖的前端连接有用于检测钢轨表面的正面视觉装置;底盘封盖的前部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个用于检测钢轨的安装螺丝是否松动的侧面视觉装置;还包括设于底盘上为驱动轮供电的电源和设于底盘封盖内部的控制系统;所述驱动轮、超声波探伤轮、正面视觉装置和侧面视觉装置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自主探伤,无需人员跟随,并对伤损进行分析定位,数据可以实现远程传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辅助设备,具体涉及到一种模块化钢轨探伤车。
背景技术
我国庞大的高铁网络预示着“高流动性时代”的到来,铁路给我国人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但列车在加速和制动过程中,以及通过钢轨接缝、弯道和道岔时,会对钢轨造成摩擦、挤压、弯曲和冲击作用。在这些应力的反复作用下,钢轨极易产生疲劳裂纹。裂纹一旦产生就可能快速扩展,从而造成钢轨折断等重大恶性事故。开展钢轨超声波探伤,是保证铁路畅通运行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国一般使用手推式探伤车,再配合大型探伤车。手推式探伤车的速度大约在2~3km/h,效率太低,并不能满足现在高速发展的铁路事业,且需要大量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大型探伤车虽然速度很快,但造价高且探伤精度不高,需要手推式探伤车进行复核,并且上下道不方便,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钢轨探伤车,用以解决现有轨道探伤时效率低、人力需求大的缺陷,提高轨道探伤的效率,降低探伤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模块化钢轨探伤车,包括两个探伤模块,两个探伤模块通过连接件连接为一个整体,每个探伤模块检测一侧的钢轨;
所述探伤模块包括底盘,底盘的中部设有超声波探伤轮,超声波探伤轮的前侧和后侧的底盘上分别设有一个驱动轮;底盘的底部对应超声波探伤轮和的两侧向下延伸形成限位板,限位板上设有与钢轨接触的回弹万向球;底盘的上部可拆卸地连接有底盘封盖;底盘封盖的前端连接有用于检测钢轨表面的正面视觉装置;底盘封盖的前部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个用于检测钢轨的安装螺丝是否松动的侧面视觉装置;还包括设于底盘上为驱动轮供电的电源和设于底盘封盖内部的控制系统;所述驱动轮、超声波探伤轮、正面视觉装置和侧面视觉装置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探伤模块内设有两个电源,一个用于向前侧的驱动轮供电,另一个用于向后侧的驱动轮供电。
根据上述第一种方案,所述底盘的底部对应前侧的驱动轮的位置的两侧向下延伸形成导向板,导向板上设有与钢轨接触的导向万向球。
根据上述第一种方案,所述底盘上部对应超声波探伤轮的位置连接有超声波探伤轮封盖;所述底盘上部对应驱动轮的位置连接有驱动轮封盖。
根据上述第四种方案,所述超声波探伤轮封盖和驱动轮封盖与底盘的连接处均设有防水槽。
根据上述第一种方案,所述正面视觉装置和侧面视觉装置均包括有视觉摄像头和照明灯。
根据上述第一种方案,所述底盘封盖的顶部设有吊装用的提手。
根据上述第一种方案,所述底盘封盖的顶部设有连接部,连接部包括两个平行的连接条,其中一个连接条上设有两个通孔,另一个连接条上对应两个通孔的位置设有永磁铁;所述连接件的端部对应连接条上的通孔处设有连接通孔;固定金属棒穿过连接条上的通孔以及连接件上的连接通孔将连接件与底盘封盖连接到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870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