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系统及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063021.1 | 申请日: | 2018-0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00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 发明(设计)人: | 李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35;H01M10/654;H01M10/6556;H01M10/6568;A62C3/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母排 塑料软管 电芯 电池系统 冷媒 本实用新型 明火 融化 安全处理 电芯连接 电池包 电连接 热传导 热失控 散热 热容 连通 汽车 散落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系统及汽车,其中,电池系统包括具有多个电芯的电池包,所述电芯之间通过母排电连接;所述母排包括至少两个管型母排,相邻两个管型母排之间通过塑料软管连通,所述管型母排和所述塑料软管内具有冷媒;其中,在所述管型母排的温度达到第一预定温度时所述塑料软管融化。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冷媒的热容快捷地将电芯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并且,当与电芯连接的管型母排的温度达到第一预定温度时,塑料软管将融化,使塑料软管内部的冷媒散落在热失控的电芯周围,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电芯的温度或灭掉产生的明火,达到阻断明火或热传导,延长安全处理时间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电池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电动汽车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电动汽车对电池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对电池系统能量及能量密度也逐渐提高。
近几年来,由于电池热管理失效、碰撞挤压等自身及外界原因导致的汽车起火、烧毁事件经常发生,究其原因,本质是随着电池能量密度和总能量的提高,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及被动防护系统未能实现技术大幅进步。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防止电池热失控、热扩展的最主要做法分为三个级别。第一级别是:通过电芯内部设计增加阻燃添加剂以及将电芯设计为自带泄压装置的形式;第二级别是:通过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对电芯整个寿命周期进行有效监控,一旦发现异常主动断开电池系统对外回路。第三级别,即最后一步是:通过增加被动的灭火、报警装置进行最后的补救。
不难看出,就现有技术而言,电池安全极度依赖于BMS,而由于电池的能量巨大,一旦BMS失效,电池的热失控及热扩展将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此时依靠电池包自带的灭火剂(通常为气凝胶或固体二氧化碳干粉)往往很难将电池内的明火或热传导阻断,不能给操作人员带来更长的安全处理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系统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阻止热失控及热扩展,无法给操作人员带来更长的安全处理时间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系统,包括具有多个电芯的电池包,所述电芯之间通过母排电连接;
所述母排包括至少两个管型母排,相邻两个管型母排之间通过塑料软管连通,所述管型母排和所述塑料软管内具有冷媒;
其中,在所述管型母排的温度达到第一预定温度时所述塑料软管融化。
其中,所述电池系统还包括:循环泵,所述循环泵与所述管型母排连通;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循环泵通信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循环泵启动或关闭;
在所述循环泵启动时,所述冷媒通过所述循环泵在所述管型母排和所述塑料软管内循环流动。
其中,所述电池系统还包括膨胀箱,所述膨胀箱与所述管型母排连通。
其中,所述膨胀箱包括冷却风扇;
所述冷却风扇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冷却风扇开启或关闭;
在所述冷却风扇开启时,通过所述冷却风扇对流经所述膨胀箱的冷媒进行冷却。
其中,所述膨胀箱包括加热器;
所述加热器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加热器开启或关闭;
在所述加热器开启时,通过所述加热器对流经所述膨胀箱的冷媒进行加热,并在所述冷媒的温度达到第二预定温度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加热器关闭。
其中,所述循环泵和所述膨胀箱均设置于所述电池包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630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