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提高中低速磁浮列车运行速度的轨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45145.7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73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任敬东;林国斌;韩鹏;高定刚;徐俊起;胡杰;吉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B25/30 | 分类号: | E01B25/3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刘燕武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低速磁浮列车 感应板 本实用新型 轨道结构 滑行轨 安装平面 功能部件 轨道线路 相对独立 专用轨道 滑行面 紧固件 救援车 上表面 有效地 原结构 垂向 滑撬 提速 推送 平行 轨道 改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提高中低速磁浮列车运行速度的轨道结构,由独立滑行轨、F型钢轨、铝感应板及其紧固件组成,其中,独立滑行轨是车辆垂向滑撬、救援车等功能部件运行的专用轨道,与F型钢轨相对独立,设置在F型钢轨内侧,与其平行,F型钢轨取消了原结构的滑行面,使F型钢轨上表面形成为一个完整无台阶的安装平面,用于安装铝感应板,从而达到增加铝感应板作用面积的目的,能够经济、简单、有效地提高轨道推送能力。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对既有轨道线路进行改造的技术方案,使之能够适应中低速磁浮列车提速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常导电磁悬浮交通系统轨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提高中低速磁浮列车运行速度的轨道结构。
背景技术
常导电磁悬浮(EMS)交通系统与传统轨道交通系统相比具有运行噪声低、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安全可靠性高、运营维护成本低、地形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突出特点。目前世界上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营的中低速磁浮线路共有四条,分别是日本名古屋东部丘陵线、韩国仁川机场线、长沙机场快线和北京S1线,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为100km/h。与传统的地铁列车相比,速度优势并不明显,因此提高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运行速度成为当前中低速磁浮交通技术发展的热点。
影响中低速磁浮列车最高运行速度的因素主要是磁浮列车的直线电机驱动能力。与传统轮轨车辆不同,磁浮列车利用下部的悬浮电磁铁与轨道产生吸力使车辆悬浮,同时列车上的直线电机初级绕组与轨道的次级感应板相互作用推动列车前进,所以中低速磁浮系统的轨道作为重要的功能部件,对提高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运行速度有重大影响。
鉴于中低速磁浮系统的这种特殊的车轨关系,如果要提高磁浮列车的运行速度,必须增加现有列车直线电机的长度和宽度,使其在气隙单位面积的电、磁负荷相当条件下,提高直线电机的推力,这就要求轨道结构也需进行相应的改进。
目前中低速磁浮运营线普遍采用的轨道结构形式是一种集悬浮、牵引和滑行功能“三合一”的钢制复合轨道,主要由F型钢轨、铝感应板和紧固件等组成,其中F型钢轨与铝感应板之间存在一层绝缘材料。中低速磁浮轨道按照其功能可分为三个部分,下部F型钢轨的内外极板与U形悬浮磁铁的极板相对应产生悬浮力,上部铝感应板与直线电机相互作用产生推力,侧板与轨道枕梁连接并为车辆提供滑行支撑。所以,与轮轨系统的轨道相比,中低速磁浮的轨道存在结构复杂、截面尺寸大、加工和安装精度高以及工程造价高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提高中低速磁浮列车运行速度的轨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一为一种用于提高中低速磁浮列车运行速度的全新的轨道结构,其主要包括以开口向下方式安装在枕梁上的第一F型钢轨,所述的第一F型钢轨的上表面加工成平整无台阶的安装平面,在安装平面上设有铝感应板,所述枕梁在位于第一F型钢轨内侧处还布置有与其平行的独立滑行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独立滑行轨的作用主要是作为中低速磁浮车辆的垂向滑橇、救援轮的运行的专用轨道,与其第一F型钢轨平行,根据列车的垂向滑橇、救援轮的位置,独立滑行轨可与第一F型钢轨端面接触,也可以间隔安装。安装平面则是作为铝感应板的安装基面,铝感应板可以根据需要部分或全面积安装在第一F型钢轨的上表面上,从而可以很轻松的实现增大铝板感应面积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的独立滑行轨的截面呈长方形。
优选的,所述的独立滑行轨上还带有制动板,其截面呈L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451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