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地形螺旋杆车底盘总成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009215.3 | 申请日: | 2018-0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956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 发明(设计)人: | 蒋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建军 |
| 主分类号: | B62D57/02 | 分类号: | B62D57/02 |
| 代理公司: | 11562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宋平 |
| 地址: | 335400 江西省鹰***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部 底盘本体 杆体 车底盘总成 杆体外周 螺旋排布 轴向设置 螺旋杆 全地形 螺旋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 地面接触 平行设置 转动连接 左右两侧 推进面 外周 轮胎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地形螺旋杆车底盘总成,包括底盘本体,所述底盘本体底部位于左右两侧分别平行设置有与底盘本体转动连接的第一杆体及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外周沿自身轴向设置有螺旋排布的第一螺旋部,所述第二杆体外周沿自身轴向设置有螺旋排布的第二螺旋部,所述第一螺旋部与第二螺旋部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螺旋部及第二螺旋部外周设置有作为与地面接触的推进面。采用上述方案,提供一种利用第一杆体及第二杆体代替轮胎从而增大了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长度,使得不易陷于坑洼之中,并配合第一螺旋部及第二螺旋部使得底盘本体可向前推进的一种全地形螺旋杆车底盘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全地形螺旋杆车底盘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现代化社会中数量最多的交通工具之一,无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捷。其中汽车的种类有很多种,如轿车型、客车型以及货车型,然而它们均具有一个特点,便是只适用于行驶在路面较为平整道路上,对于山地、泥沼、石路等路面状况不佳的路段无法行驶,而强行行驶的结果将会导致汽车轮胎陷入坑洼地段而无法驶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第一杆体及第二杆体代替轮胎从而增大了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长度,使得不易陷于坑洼之中,并配合第一螺旋部及第二螺旋部使得底盘本体可向前推进的一种全地形螺旋杆车底盘总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底盘本体,所述底盘本体底部位于左右两侧分别平行设置有与底盘本体转动连接的第一杆体及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外周沿自身轴向设置有螺旋排布的第一螺旋部,所述第二杆体外周沿自身轴向设置有螺旋排布的第二螺旋部,所述第一螺旋部与第二螺旋部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螺旋部及第二螺旋部外周设置有作为与地面接触的推进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采用在底盘本体左右两侧设置第一杆体及第二杆体来代替传统的轮胎,使得底盘本体可通过第一杆体及第二杆体支撑于地面上。之后为了使第一杆体及第二杆体能像轮胎一样在转动条件下带动底盘本体移动,在第一杆体及第二杆体外周设置第一螺旋部及第二螺旋部,且保证第一螺旋部的螺旋方向与第二螺旋部的螺旋方向相反。此时如图4所示,若给予第一杆体一个w1方向的转动力矩以及给予第二杆体一个w2方向的转动力矩,使得第一杆体沿着w1方向转动,第二杆体沿着w1的相反方向转动,则第一螺旋部与地面将会产生如图4所示的沿F1方向的静摩擦力,第二旋转部与地面将会产生沿F2方向的静摩擦力,因此F1沿左右方向的分力F11以及F2沿左右方向的分力F21方向相反大小相近,从而相互抵消,而F1沿前后方向的分力F12与F2沿前后方向的分力F22方向相同,因此F前=F12+F22,在F前的作用下,第一杆体及第二杆体沿着F前的方向向前移动,从而带动底盘本体同向移动,同理,当第一杆体沿着w1的反方向转动,第二杆体沿着w2的反方向转动,则可带动底盘本体沿与F的反向移动。
其优点在于:传统的汽车之所以难以行驶在坑洼地段,是由于轮胎陷入坑洼之中难以爬出,而轮胎在行驶过程中又极易顺着坑洼路段驶入坑内,因此本实用新型为了防止车辆进入坑内而无法驶出,将车辆的轮子改用第一杆体及第二杆体代替,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在经过一个深坑时,由于第一杆体及第二杆体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第一杆体及第二杆体将会直接从坑的上表面跨过该坑,而不会陷入其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杆体与底盘本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两者铰接的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二杆体与底盘本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两者铰接的第二铰接杆,所述的第一铰接杆与第二铰接杆呈八字形排布,所述第一铰接杆与第二铰接杆之间设置有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缓冲套杆、缓冲内杆及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套杆内沿轴向设置有供缓冲内杆滑移的滑移孔,所述缓冲弹簧套设于缓冲内杆外周,且处于拉伸状态,所述缓冲弹簧一端固定于缓冲内杆,一端固定于缓冲套杆,所述缓冲套杆远离缓冲内杆端铰接于第一铰接杆,所述缓冲内杆远离缓冲套杆端铰接于第二铰接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建军,未经蒋建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092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101履带张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爬壁机器人的防坠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