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制动分泵刹车蹄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649133.6 | 申请日: | 2018-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4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彦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百龙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D51/20 | 分类号: | F16D51/20;F16D65/04;F16D65/14;F16D65/82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5535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鼓 来令片 刹车蹄 弧形凹槽 弧形通槽 双制动 分泵 制动 制动鼓外壁 方向设置 均匀设置 散热空间 散热效果 传统的 散热 过热 两组 周圈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刹车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制动分泵刹车蹄;采用所述制动鼓上部周圈均匀设置有弧形凹槽的结构,通过在制动鼓上部设置弧形凹槽,从而在保证制动鼓强度的前提下,提升制动鼓的散热效果,解决了传统的制动鼓外壁较厚在频繁制动后效果较差的问题;采用所述来令片上部周向方向设置有两组弧形通槽的结构,通过弧形通槽的设计,为来令片与制动鼓之间频繁制动的过程中从而有利于散热,防止来令片过热,解决了传统来令片与制动鼓接触后没有足够的散热空间,从而加剧来令片的损耗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刹车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制动分泵刹车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制动方式的选用上,一些载重较大的汽车均会选用鼓式刹车,是因为有自动刹紧的作用,使刹车系统可以使用较低的油压,且零件的加工与组成较为简单,而有较为低廉的制造成本,但是现有的鼓式刹车在制动过程中,尤其是紧急制动时,明显存在制动力不足,制动距离较长的问题,为此极大地降低了使用者的行车安全,急需研究出一种能够提升制动效果的刹车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双制动分泵刹车蹄,采用所述制动鼓上部周圈均匀设置有弧形凹槽的结构,通过在制动鼓上部设置弧形凹槽,从而在保证制动鼓强度的前提下,提升制动鼓的散热效果,解决了传统的制动鼓外壁较厚在频繁制动后效果较差的问题;采用所述来令片上部周向方向设置有两组弧形通槽的结构,通过弧形通槽的设计,为来令片与制动鼓之间频繁制动的过程中从而有利于散热,防止来令片过热,解决了传统来令片与制动鼓接触后没有足够的散热空间,从而加剧来令片的损耗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制动器;所述制动器一侧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部周圈均匀设置有多组定位孔;所述固定座一端与车桥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刹车蹄另一侧设置有制动鼓;所述制动器内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制动装置。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制动鼓上部直径较窄的一端为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部均匀设置有多组安装孔;所述制动鼓上部周圈均匀设置有弧形凹槽。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制动装置包括刹车蹄、气囊、固定架、复位拉杆、拉伸弹簧和支撑轴;所述制动装置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刹车蹄、所述气囊、所述固定架、所述拉伸弹簧和所述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与所述固定座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刹车蹄一端与所述支撑轴之间采用转轴连接;所述气囊通过所述固定架与固定座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复位拉杆两端分别通过所述拉伸弹簧与所述刹车蹄采用卡接。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刹车蹄包括来令片、制动衬板和弧形支架;所述制动衬板设置在与所述弧形支架外部并与其采用卡接;所述来令片设置在所述制动衬板外部并与其螺钉连接;所述来令片上部周向方向设置有两组弧形通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所述制动鼓上部周圈均匀设置有弧形凹槽,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制动鼓的散热效果;2、所述气囊通过所述固定架与固定座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此结构有利的降低了空间占用;3、所述来令片上部周向方向设置有两组弧形通槽,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来令片的散热效果;4、所述制动器内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制动装置,此结构有利的提升了制动器的制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双制动分泵刹车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双制动分泵刹车蹄的制动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双制动分泵刹车蹄的制动鼓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双制动分泵刹车蹄的制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双制动分泵刹车蹄的刹车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百龙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河北百龙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491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