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行走涂覆机构以及相应的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645166.3 | 申请日: | 2018-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479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刘磊;孙卓文;吴岳鹏;赵伟亮;陶杰;尹钟;高岩;刘永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5C5/02 | 分类号: | B05C5/02;B05C11/00;B62D57/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3 | 代理人: | 王路丰;汪祖乐 |
| 地址: | 20008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行走 机构 以及 相应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与电机脱离便于人工拉动前行的行走涂覆机构以及相应的设备,其中的行走涂覆机构包括框架部;驱动部,具有电机和与电机键连接的主动带轮;行走部,通过同步带传动而在驱动部驱动下沿电缆滚动行走;涂覆模具;脱离套,其中,主动带轮的前端环绕设置有凹槽,主动带轮的前端面铣有带轮键槽,带轮键槽中安装有主动带轮键,电机的电机轴上设有用于与主动带轮键进行键连接的电机槽,脱离套具有:凹槽带动口,面向主动带轮设置,用于与凹槽卡合固定;拉绳模块,具有背离凹槽带动口对称设置的两个拉绳销孔以及横穿安装在该两个拉绳销孔之间的拉绳销;拉动模块,具有与拉绳销连接的拉绳以及固定在框架部上的用于将拉绳导向地面的导绳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走涂覆机构以及相应的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能与电机脱离便于人工拉动前行的行走涂覆机构以及相应的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行走涂覆设备工作在高空,一旦发生故障或因电池供电不足造成电机停转,那么地面人员就需要想办法通过绳索拉动行走涂覆机构前行,以脱离事故区域。但是,由于行走涂覆设备行走轮上具有橡胶凹槽,会深深嵌入到电缆螺线的缝隙里,形成较大的摩擦力,与此同时,电机的减速箱又具有较大的减速比,无法通过外力直接转动,所以如果不将传动系统与电机脱开,就会使行走涂覆设备锁死在电缆上,无法通过线缆拉动机器人脱离故障现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行走涂覆机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与电机脱离便于人工拉动前行的行走涂覆机构以及相应的设备。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行走涂覆机构,用于沿设置在高空的电缆行走中将接收的电缆绝缘涂覆原料成型涂覆到电缆的表面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部,用于支撑固定;驱动部,固定在框架部上,用于提供滚动行走需要的动力,具有电机和与电机键连接的主动带轮;行走部,固定在框架部上,通过同步带传动而在驱动部驱动下沿电缆滚动行走;涂覆模具,用于引导将电缆绝缘涂覆原料成型涂覆到电缆的表面上,固定在框架部上并位于行走部的在滚动行走的方向的后侧,并抱紧在电缆表面;脱离套,用于将主动带轮与电机分离,其中,主动带轮的前端环绕设置有凹槽,主动带轮的前端面铣有带轮键槽,带轮键槽中安装有主动带轮键,电机的电机轴上设有用于与主动带轮键进行键连接的电机槽,脱离套具有:凹槽带动口,面向主动带轮设置,用于与凹槽卡合固定;拉绳模块,具有背离凹槽带动口对称设置的两个拉绳销孔以及横穿安装在该两个拉绳销孔之间的拉绳销;拉动模块,具有与拉绳销连接的拉绳以及固定在框架部上的用于将拉绳导向地面的导绳架。
本发明提供的行走涂覆机构,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脱离套还具有分别设置在两个拉绳销孔的两侧的两个弹簧柱孔和分别安装在两个弹簧柱孔中的两个弹簧柱,弹簧柱的顶端在正常使用时能通过弹力回复作用而压在框架部上。
本发明提供的行走涂覆机构,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脱离套的附近还设置有固定在框架部的弹簧插销,该弹簧插销能通过弹力回复作用在脱离套拉出后而进入由于脱离套拉出而在面向主动带轮的一侧产生的间隙内。
本发明提供的行走涂覆机构,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涂覆模具具有:模具本体,设置有安装腔体以及环绕模具本体外侧均匀分布有多个用于接收电缆绝缘涂覆原料的接收孔;模芯,安装在安装腔体内,呈环形,其内孔周壁抱紧电缆,其外围周壁环绕均匀设置多个分别与多个接收孔一一对应的且相连通的入料孔,外围周壁与内孔周壁之间具有中空的与各个入料孔相连通的模芯空腔,环绕内孔周壁的沿滚动行走的方向的后端设置有通过模芯空腔与各个入料孔相连通的成型涂覆孔。
本发明提供的行走涂覆机构,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在成型涂覆孔内侧上环绕内孔周壁设置有导向牙。
本发明提供的行走涂覆机构,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模芯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半环形结构相互卡合组成。
本发明提供的行走涂覆机构,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内孔周壁的沿滚动行走的方向的前端上环切形成破坏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451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