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定乙炔混合气中氧气和氮气含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30870.1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90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华;栾粹东;季学满;韩小龙;朱凤蛟;张明;王宁;徐志跃;韩云鹏;邹文占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蒙维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乔恒婷 |
地址: | 012400 内蒙古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氮气 乙炔混合气 氧气 乙炔 二氧化碳 标准气 标准方法测定 面积归一化法 定量空气 气相色谱 准确度 背景气 十通阀 乙炔气 标定 高纯 进样 推导 配制 转换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乙炔混合气中氧气和氮气含量的方法,首先用高纯乙炔气作为背景气,加入定量空气配制好标准气,经十通阀转换进样后,通过气相色谱测定出各组分的峰面积,同时根据计算关系式推导出标准气中氧气、氮气、乙炔及二氧化碳的含量,利用各组分含量及对应峰面积来标定分析方法,以此标准方法测定出乙炔混合气中氧气、氮气、乙炔及二氧化碳的含量。本发明通过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乙炔混合气中氧气、氮气、乙炔及二氧化碳的含量,此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高、重复性好,且操作简便、快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测定乙炔混合气中氧气和氮气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乙炔(HC≡CH)是最简单的炔烃。纯乙炔是一种无色、无味、可燃的气体,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工业生产乙炔气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电石法、甲烷裂解法、烃类裂解法等。采用电石法生产乙炔气,是由电石与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生产过程中易带有少量的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若氧气含量过高,极易发生爆炸,存在安全隐患;若氮气(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含量过高,反应器内易产生氮气、二氧化碳气体积聚,同等条件下反应器内乙炔与醋酸克分子比降低,反应速率减慢,严重影响产品产、质量。故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乙炔混合气中各组分的含量。
经文献检索,目前国内乙炔混合气中各组分含量检验方法是化学检验法,首先是选用丙酮吸收乙炔气,剩余少量乙炔气用硝酸银进行吸收,然后采用氢氧化钾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再用碱性焦性没食子酸吸收氧气,剩余未参加反应气体为氮气。从上述可以看出化学检验法存在以下缺点:①反应液浓度配比把控不精确,极易造成检验结果误差,准确性差,检验结果无法有效指导生产;②检验频繁,检验过程大量消耗反应液,且反应液不可循环利用,提高生产成本;③检验过程繁琐、周期长,大量消耗人力、物力;④反应结果不能及时指导生产;⑤反应液排放易造成环境污染。经文献检索目前尚无物理法测定乙炔混合气中各组分的分析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测定乙炔混合气中氧气和氮气含量的方法,采用物理法进行测定,仪器可以准确的测定出乙炔混合气中各组分的含量,样品耗能少,批量处理样品分析速度快,检验结果准确。
本发明测定乙炔混合气中氧气和氮气含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标准气的配制
标准气的配制采用静态配气法。分别准备100ml和5ml洁净、干燥的注射器及真空气袋,用100ml的注射器连续两次抽取98ml的高纯乙炔气注入真空气袋内,再用5ml的注射器吸取4ml空气注入装有196ml高纯乙炔气的真空袋内中,摇匀,即得标准气,此标准气为200ml,氧气、氮气、乙炔及二氧化碳所占体积分数分别为0.42%、1.56%、97.9%、0.06%。
步骤2:气相色谱测定
将步骤1配制的标准气通过气相色谱进行测定,测定出各组分的峰面积,同时在气相色谱工作站中输入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并存档,同等条件下测定3次,取3次峰面积的平均值;
调整气相色谱仪各项参数,待稳定后,将待测乙炔混合气通过十通阀转换进样,利用Q柱对乙炔气和二氧化碳进行滞留,氧气、氮气先通过13X分子筛柱进行分离,滞留的二氧化碳、乙炔在规定时间内再次通过十通阀转换至GDX-102色谱柱中进行分离,检测器将分离组分转变成电信号,由记录仪记录出色谱图,根据相应组分色谱峰得出峰面积,利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组分含量,重复测定3次,取三次测定结果平均值;
步骤3: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待测组分对标准物的相对含量校正因子;
gwi—待测组分的绝对校正因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蒙维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蒙维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08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