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30639.2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93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哲;汪伟;潘世林;宁予;刘明春;汪进;郑俊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06 | 分类号: | G08B21/06;G06K9/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圣荣 |
地址: | 334100 江西省上***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息处理单元 摄像头 汽车疲劳驾驶 光照传感器 提示单元 采集 预警系统 输出 存储单元存储 疲劳驾驶状态 图像特征识别 驾驶员面部 摄像头安装 存储单元 强度信号 输出光照 提示信息 眼部特征 误报警 警示 表情 室内 驾驶 检测 概率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汽车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系统包括摄像头、存储单元、信息处理单元、提示单元和光照传感器,所述摄像头安装驾驶室内采集驾驶员面部信息,所述摄像头输出所采集的信号至信息处理单元进行处理,所述摄像头输出所采集的信号至存储单元存储,所述光照传感器输出光照强度信号至信息处理单元,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输出提示信息至提示单元。本发明基于摄像头对于驾驶员的眼部特征进行识别,对于以往的图像特征识别(动作、表情)更加精准,从而检测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并进行警示,能够极大的降低误报警概率,使得系统的实用性更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领域,尤其涉及汽车疲劳预警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汽车智能化持续推广,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能被大家重视。安全事故频频多发,安全理念已备受人们关注,数字化被用作汽车安全监测系统成为主流,具不完全统计,50%的交通安全事故起源驾驶员意识不清醒从而酿成车祸。
目前存在挂耳朵式疲劳预警功能非常简单,低头就报警,然而考虑到打瞌睡不一定就低头检测不够准确、手表式和眼镜式手表式利用脉搏的跳动来估测人是否疲劳,没有权威的科学依据、方向盘触摸式利用在方向盘上安装一些传感器来感知驾驶员是否握住方向盘,这和疲劳其实也没有直接关系、图像识别式对与驾驶员面部特征如(打哈欠)等进行识别不够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基于摄像头识别眼睛特征来检测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从而对其进行预警的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系统包括摄像头、存储单元、信息处理单元、提示单元和光照传感器,所述摄像头安装驾驶室内采集驾驶员面部信息,所述摄像头输出所采集的信号至信息处理单元进行处理,所述摄像头输出所采集的信号至存储单元存储,所述光照传感器输出光照强度信号至信息处理单元,所述信息处理单元输出提示信息至提示单元。
所述摄像头安装在仪表台上方,所述光照传感器固定在在摄像头旁边。
一种基于所述汽车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预警方法:
1)系统启动;
2)摄像头实时获取驾驶员面部信息并输送至信息处理单元;
3)记录驾驶员眼睛眨眼时间和眼睛睁眼开度;
4)若眼睛眨眼时间大于设定时间,则判定为疲劳驾驶,若眼睛睁眼开度小于眼睛开度判断标准的安全下限,则判定为疲劳驾驶;
5)若判断为疲劳驾驶则进行报警,再返回3)。
所述1)系统启动后,系统前开启摄像头,并语音提示驾驶员正常睁眼,之后记录驾驶员眼睛开度和面部特征,并将驾驶员面部信息与眼睛开度信息进行存储,建立个人信息库。
所述1)包括以下步骤:
a)摄像头开启后,首先获取驾驶员面部特征;
b)若面部特征识别成功则执行下一步,若否则执行e)
c)预设至少2个光照强度区间,若当前驾驶员每个光照强度区间均采集过眼睛开度信息,则表示个人信息库建立成功,否则表示个人信息库建立不成功,判断当前所识别面部特征的驾驶员个人信息库是否建立成功,若是则1)完成,若否则执行下一步;
d)获取当前光照强度值,若当前光照强度在当前驾驶员个人信息库中未存储眼睛开度信息的光照强度区间,则执行下一步,若否则1)完成;
e)获取所识别面部特征驾驶员的眼睛开度信息,否则语音提示驾驶员正常睁眼,之后记录驾驶员眼睛开度和面部特征,采集并存储完成后1)完成。
每个所述个人信息库将已经获取的记录眼睛开度数据录取均值,作为该用户的眼睛开度判断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汉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06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