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肟酯与吲哚构建双吲哚取代二氢吡咯酮类衍生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28708.6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5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涛;毛鹏飞;滕巧巧;姜艳;何光裕;孟启;缪春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05/14 | 分类号: | C07D405/1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谢新萍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氢吡咯 丙二酸二乙酯 酮肟酸酯 吲哚取代 酮类 吲哚 吲哚类化合物 氧化剂 构建 肟酯 官能团兼容性 有机化工领域 保护条件 反应原料 分离提纯 合成路线 酮衍生物 重结晶 吡咯酮 产率 底物 加热 合成 应用 | ||
1.一种双吲哚取代的二氢吡咯酮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方法为:将丙二酸二乙酯取代的酮肟酸酯(1)与吲哚类化合物(2)在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在N2保护条件下加热至60-100℃,反应1-5小时,合成双吲哚取代的二氢吡咯酮类衍生物(3),其合成路线如下:
其中,R1包括Ph,4-ClC6H4、4-CH3C6H、4-CH3OC6H4、4-NO2Ph、4-BrC6H4、CH3;
R2包括H,5-OMe,7-CH3,6-CH3,5-Cl,5-Br,5-CN,5-CH3,6-CO2Me,6-Cl。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吲哚取代的二氢吡咯酮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丙二酸二乙酯取代的酮肟酸酯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吲哚取代的二氢吡咯酮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丙二酸二乙酯取代的酮肟酸酯的合成方法如下:
(1)、按照1:3:1.5的摩尔比将α-溴代苯乙酮、丙二酸二乙酯和K2CO3在丙酮做溶剂的条件下进行取代反应得中间体1'。
(2)、中间体1'和羟胺盐酸盐以1':NH2OH·HCl:C5H5N=1:1.2:1.2的摩尔比在乙醇做溶剂的条件下80℃反应3h得中间体1”。
(3)、中间体1”和乙酰氯以1”:乙酰氯:C5H5N=1:1.5:1.5的摩尔比在DCM做溶剂的条件下室温反应10min得到酮肟酸酯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吲哚取代的二氢吡咯酮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吲哚类化合物(2)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吲哚取代的二氢吡咯酮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为醋酸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吲哚取代的二氢吡咯酮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吲哚、肟酸酯、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6:1: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吲哚取代的二氢吡咯酮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乙醇、甲苯、1,4-二氧六环、DMF、DMSO、乙腈、THF。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制得的双吲哚取代的二氢吡咯酮类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衍生物结构式为:
其中,R1包括Ph,4-ClC6H4、4-CH3C6H4、4-CH3OC6H4、4-NO2Ph、4-BrC6H4、CH3;R2包括H、5-OMe、7-CH3、6-CH3、5-Cl、5-Br、5-CN、5-CH3、6-CO2Me、6-C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870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