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棉腈纶色织混纺面料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23089.1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2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吴良华;李益民;李益锋;邹先念;尧志飞;胡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元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6B15/02;D06C15/00;D06B1/00;D06B23/04;D06B23/20;D06B15/00;D06P1/00;D06P1/44;D06P3/60;D06P3/70;D06P3/85;D06P5/02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金磊 |
地址: | 311221***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料 腈纶 后处理 混纺面料 纱线筒子 前处理 染色 人棉 光洁度 纺织技术领域 烘干工艺过程 混纺纤维纱线 面料脱水机 松式络筒机 编织成型 面料烘干 面料水洗 染色工艺 纱线编织 筒子染色 导线架 干燥度 罗拉辊 收卷机 水温器 添加器 罗拉 去毛 染液 收卷 松纱 整平 着色 打包 成型 加工 松散 注水 装载 送入 编织 生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棉腈纶色织混纺面料的生产方法,所属纺织技术领域,包括松纱、前处理、混纺染色、后处理和成品成型。采用罗拉导线架将混纺纤维纱线送入进行松式络筒机加工成松散的纱线筒子,在筒子染色器内通过染液添加器和注水水温器完成前处理和混纺染色。将完成染色工艺的纱线筒子装载到纱线编织机上进行编织加工。编织成型的棉腈纶面料通过面料整平去毛机和面料水洗机完成对面料的后处理。通过罗拉辊撵式的面料脱水机和面料烘干机完成棉腈纶面料的烘干工艺过程。最后通过面料收卷机完成收卷打包的过程。具有结构紧凑、功能齐全、效率高、运行平稳精确、操作简单和性能稳定的优点。提高了面料的干燥度,改善了面料的着色品质和光洁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棉腈纶色织混纺面料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于消费品质及消费多元化,多样化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意义上棉纤维已经不能够满足此类消费者需求,混纺纤维因此被越来越多的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和喜爱,作为纺织品中高档的色织面料,由于其所涉及的工序及功能整理较多,因此对于颜色及纱线的品质要求也较高。
腈纶是聚丙烯腈纤维在我国的商品名。腈纶具有优良的性能,由于其性质接近羊毛,故有“合成羊毛”之称。 自1950年工业生产以来,已得到很大发展。1996年世界腈纶总产量为252万吨,我国产量为29.7万吨,今后我国将大力发展腈纶生产。腈纶虽然通常称为聚丙烯腈纤维,但其中丙烯腈(习惯称第一单体)只占90%~94%,第二单体占5%~8%,第三单体为0.3%~2.0%。这是由于单一丙烯腈聚合物制成的纤维缺乏柔性,发脆,染色也非常困难。为了克服聚丙烯腈的这些缺欠,人们采用加入第二单体的方法,使纤维柔顺;加入第三单体,提高染色能力。
传统棉腈纶纱线染色由于生产流程长,劳动强度相对高,染色质量较差,毛羽较多,颜色不准,层差较大及强力较差等问题,而且生产效率低,因此严重的影响了色织产品的开发及生产。
筒子纱染色由于生产工序少,纱线退绕快速、干净相互不缠绕,布面效果好,生产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匀染性和重现性良好,劳动强度相对较低,能实现低浴比染色,从而使得染化料和水电汽的相对耗用量降低,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少,所需要的场地小,是先进的染色技术。棉腈纶混纺纤维筒子纱染色由于对染色工艺,所需染料及助剂等要求较高,因此棉腈纶混纺筒子纱染色工艺及生产应用存在一定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生产流程长、劳动强度相对高、染色质量较差、毛羽较多、颜色不准、层差较大、强力较差等问题及生产效率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人棉腈纶色织混纺面料的生产方法,具有结构紧凑、功能齐全、效率高、运行平稳精确、操作简单和性能稳定的优点,解决了生产流程长、劳动强度相对高、染色质量较差、毛羽较多、颜色不准、层差较大、强力较差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面料的干燥度,改善了面料的着色品质和光洁度。在生产流程上实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人棉腈纶色织混纺面料的生产方法,包括松纱、前处理、混纺染色、后处理和成品成型,所述的人棉腈纶色织混纺面料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第一步:所述的松纱是采用罗拉导线架将混纺纤维纱线送入进行松式络筒机加工成松散的纱线筒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元纺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元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30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火棉纶面料
- 下一篇:一种弹性面料及其织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