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溶剂体系合成4-烷基间苯二酚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22892.3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49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何皓;蒋昌盛;董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贤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39/08 | 分类号: | C07C39/08;C07C37/00;C07C49/825;C07C45/45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邦滋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5 | 代理人: | 张海燕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剂 体系 合成 烷基 间苯二酚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溶剂体系合成4‑烷基间苯二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间苯二酚,氯化锌与烷基酸混合均匀,加热搅拌反应,冷却后加水析出固体,过滤、干燥、重结晶,得4‑酰基间苯二酚;(2)将4‑酰基间苯二酚溶于三氟乙酸中,滴加三乙基硅烷,加热搅拌反应,冷却、静置分层,有机层萃取干燥,过滤浓缩得粗品,重结晶,即得4‑烷基间苯二酚。本发明首次将三乙基硅烷/三氟乙酸体系应用于4‑烷基间苯二酚的合成,反应条件更加温和易于控制,后处理方法简单;而且由于体系中没有溶剂,在工业放大时产生的废料也大大减少,使整个工艺更加绿色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溶剂体系合成4-烷基间苯二酚的方法。
背景技术
烷基间苯二酚是一类用途广泛的化工中间体,在工业上被用作防腐蚀剂,杀菌剂,应用于环氧树脂及一些聚合物的组成成分等;在生活中被用作药物和食品防腐剂,以及在美容护肤领域用于头发定型和皮肤脱色等。近几年,4-烷基间苯二酚被发现其对酪氨酸酶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从而有效控制皮肤的黑色素生成与沉积,对皮肤产生明显的增亮美白效果,其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在亚洲地区尤为明显。
目前,4-烷基间苯二酚在工业中的合成主要通过两步反应制得:第一步以间苯二酚为原料,在三氯化铝等Lewis酸作用下与相应的烷基酰氯或酸酐进行傅克酰基化反应(Gazzetta Chimica Italiana,1984,114,359-361)制得相应的4-酰基间苯二酚;或在氢氟酸(PCTInt.Appl.,2008104297)或氯化锌(有机化学,1990,10,70-73)条件下,将间苯二酚与相应的烷基酸反应得到4-酰基间苯二酚;第二步则通常用锌汞齐还原法(J.Am.Chem.Soc.,1921,43,348–360)将4-酰基间苯二酚还原得到相应的4-烷基间苯二酚。另外还有用钯碳或铝镍(Indian Pat.Appl.,2012MU01297)的加压催化氢化制得4-烷基间苯二酚。
上述制备工艺在工业生产中具有以下缺点:第一步三氯化铝作用的傅克酰基化在后处理时产生大量粘稠固体,给纯化造成较大困难;第二步锌汞齐还原法消耗锌粉量大,产生固废较多,需要大量水洗,多次蒸馏结晶;操作繁琐。钯碳或铝镍等金属催化剂成本较高,从经济角度考虑需要较高的回收率。且以上工艺基本都需要有机溶剂体系来进行反应,产生的有机废液对环境影响较大。
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了“一种4-烷基间苯二酚的制备方法”,其公告号为CN107805186A,该发明酰化过程控制了催化剂及烷基酸的用量,显著提高了收率,减少副产物并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原过程采用氢气还原,避免使用高毒高污染的锌汞齐还原剂。但是,该发明采用甲苯,二甲苯,环己烷等有机溶剂体系,产生大量有机废液,不利于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4-烷基间苯二酚传统合成工艺依赖于有机溶剂体系,不利于环保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无溶剂体系合成4-烷基间苯二酚的方法,该方法首次将三乙基硅烷/三氟乙酸体系应用于4-烷基间苯二酚的合成,反应条件更加温和,后处理方法简单;而且由于体系中没有溶剂,在工业放大时产生的废料也大大减少,使整个工艺更加绿色环保。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溶剂体系合成4-烷基间苯二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料间苯二酚,氯化锌与烷基酸混合,加热至一定温度并搅拌,反应完全后将反应液冷却,然后倒入水中并搅拌,析出的大量固体经过滤水洗后干燥,然后重结晶得到4-酰基间苯二酚;
(2)将4-酰基间苯二酚溶于三氟乙酸,滴加三乙基硅烷,然后加热至一定温度并搅拌,反应完全后将反应液冷却,然后倒入水中并搅拌;停止搅拌后反应液静置分层,有机层萃取干燥后经过滤浓缩得到粗品,再由重结晶得到4-烷基间苯二酚。
本发明的合成方法按照以下方程式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贤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贤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28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