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探针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620582.8 | 申请日: | 2018-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3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 发明(设计)人: | 梁铉正;王泽宇;赵柯迪;伍尤兵;王郁;冯旭东;朱天罡;陈冠宇;李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探针 冷却通道 电池 极块 冷却介质 第一端 有效地 换热 充放电设备 使用安全性 导通 正对 冷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探针,所述充电探针包括:充电探针本体,所述充电探针本体具有与电池的极块接触的第一端和与充放电设备连接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设置有冷却通道。由此,一方面,可以直接通过冷却通道内的冷却介质直接与冷却通道周边的充电探针本体的部分进行换热,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充电探针本体的温度;另一方面,冷却通道与电池的极块正对的部分可以将冷却通道内与充电探针本体换热后,但温度仍然较低的冷却介质导通到电池的极块所在的区域上,从而可以进一步地对电池的极块进行冷却,从而,在上述两个方面有效地改善电池以及充电探针的工作环境,提高电池以及充电探针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充电探针。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增加,在电池制造过程中,化成工序的充电和放电电流变大,因此出现大电流通过,导致充放电探针充放电时,发热和温度上升的问题,;同时随着电池的能量密度增加,也会导致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部发热,并且因为正极/负极端子的发热也会导致电池自身温度的上升。
进一步地,电池极块与充放电探针相接触的区域,在大电流通过时会出现明显地阻抗上升,导致温度再次上升,形成温度上升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热失控起火。为了保证大电流充放电的安全性,探针阻抗应该控制在2.0mΩ以内;常选用阻抗低的铜,现有探针的主材料为BeCu材质的铜合金,该材料耐热性能好并且强度高;同时为了确保电流的稳定性和零部件的耐腐蚀性,用Ni、Au、Pd作为探针和弹簧等电流通过部分的镀层,这使得探针价格昂贵(成本高)。
此外,大电流通电产生的热量会使充放电设备的控制精密度降低。为了使发热降低、遏制温升、保障设备运行稳定、确保电池的稳定,有必要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探针的冷却结构设计和冷却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充电探针,所述充电探针可以有效地降低自身以及与其电连接的电池的极块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探针包括:充电探针本体,所述充电探针本体具有与电池的极块接触的第一端和与充放电设备连接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设置有冷却通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探针,通过形成在充电探针本体上且贯穿充电探针本体的冷却通道,在对电池进行充放电的过程中、电池日常使用的过程中或者对电池进行测试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直接通过冷却通道内的冷却介质直接与冷却通道周边的充电探针本体的部分进行换热,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充电探针本体的温度;另一方面,冷却通道与电池的极块正对的部分可以将冷却通道内与充电探针本体换热后,但温度仍然较低的冷却介质导通到电池的极块所在的区域上,从而可以进一步地对电池的极块进行冷却,从而,在上述两个方面有效地改善电池以及充电探针的工作环境,提高电池以及充电探针的使用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充电探针还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套设在所述充电探针本体上,且所述充电探针本体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探针本体的所述第一端从所述外壳体露出;所述充电探针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探针本体的所述第一端相连,所述缓冲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体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探针本体的所述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法兰,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第二法兰,所述缓冲件的两端分别止抵在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充电探针本体之间设置有滑动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探针还包括:将所述外壳体固定的第一固定机构和将所述充放电设备的电连接片与所述充电探针本体结合的第二固定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05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电池的预充电组件
- 下一篇:锂离子电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