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板灯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617973.4 | 申请日: | 2018-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88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 发明(设计)人: | 郑凌;余灶林;白鹭明;陈子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朗星节能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4/02;F21V5/04;F21V19/00;F21V7/00;F21V29/7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张明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黑板 | ||
1.一种黑板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动体、第二转动体、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
所述第一转动体和第二转动体分别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
所述第一转动体的外壁上沿第一转动体的周向设有至少两个的第一照明区域,每个的所述第一照明区域内沿第一转动体的周向分别设有至少两组的第一照明模块,每组的第一照明模块内沿第一转动体的轴向分别设有至少两个的照明组件,位于不同第一照明区域内的第一照明模块的照明强度分别不同;
所述第二转动体的外壁上沿第二转动体的周向设有至少两个的第二照明区域,每个的所述第二照明区域内沿第二转动体的周向分别设有至少两组的第二照明模块,每组的第二照明模块内沿第二转动体的轴向分别设有至少两个的所述照明组件,位于不同第二照明区域内的第二照明模块的照明强度分别不同;
所述第一转动体、第二转动体和待照明黑板沿水平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转动体与第二转动体与待照明黑板分别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转动体和第一转动体分别设于待照明黑板的上方,所述第二转动体沿待照明黑板的高度方向位于第一转动体的上方;
所述第一步进电机驱动第一转动体转动,使得第一转动体上的至少一个第一照明区朝向待照明黑板;
所述第二步进电机驱动第二转动体转动,使得第二转动体上的至少一个第二照明区域朝向待照明黑板;
所述第一照明区域的数目少于第二照明区域的数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组件包括透镜和发出发散光的光源;
所述光源分别设于第一转动体和第二转动体的外壁上;
所述透镜的一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盖设于光源上,所述凹槽的底壁为入光面,所述入光面为朝向光源突出的弧面;
所述透镜的另一端的端面为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为平面结构;
所述透镜的侧壁为凹面朝向光源的弧面,所述透镜的侧壁靠近光源的一端朝光源倾斜设置;
所述出光面上贴设有透光膜,位于不同第一照明区域上的透镜上的透光膜的透光率分别不同,位于不同第二照明区域上的透镜的透光膜的透光率分别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黑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体和第二转动体上分别设有挡光板,所述第一转动体上的挡光板沿第一转动体的径向设置且沿第一转动体的轴向延伸至第一转动体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一转动体上的挡光板位于相邻的第一照明模块之间;
所述第二转动体上的挡光板沿第二转动体的径向设置且沿第二转动体的轴向延伸至第二转动体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二转动体上的挡光板位于相邻的第二照明模块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板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反光罩和第二反光罩,所述第一反光罩和第二反光罩的形状分别为弧形,所述第一反光罩设于第一转动体远离待照明黑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反光罩的凹面朝向第一转动体且朝向待照明黑板;
所述第二反光罩设于第二转动体的上方,所述第二反光罩的凹面朝向第二转动体且朝向待照明黑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体与第二转动体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片状的散热片,所述第一转动体上的散热片沿第一转动体的轴向延伸至第一转动体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一转动体上的散热片绕第一转动体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转动体上的散热片沿第二转动体的轴向延伸至第二转动体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二转动体上的散热片绕第二转动体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照明区域的数目为三个,所述第二照明区域的数目为六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板灯,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的所述第一照明区域分别独立通断电,至少两个的第二照明区域分别独立通断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朗星节能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朗星节能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797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