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收缩型涤纶牵伸丝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15746.8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2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丽;王雪;孙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92 | 分类号: | D01F6/92;D01F1/10;C08G63/695;C08G63/86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金利琴 |
地址: | 215226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缩 涤纶 牵伸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收缩型涤纶牵伸丝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为:按FDY工艺对改性聚酯进行加工,在紧张热定型工序与卷绕工序之间增设松弛热处理工序,即得低收缩型涤纶牵伸丝;改性聚酯的制备方法为: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带三甲硅基侧基的二元醇和带叔丁基侧基的二元酸混合均匀后先后进行酯化反应和缩聚反应。制得的低收缩型涤纶牵伸丝的沸水收缩率为3.0±0.5%,其在125℃的温度条件下的上染率为86.3~89.8%,K/S值为22.32~24.34。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制得的低收缩型涤纶牵伸丝的染色性能和热收缩率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改性聚酯纤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低收缩型涤纶牵伸丝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涤纶是我国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它是以精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醋(DMT)和乙二醇(EG)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随着涤纶生产规模的扩大,其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由刚开始的常规化产品的生产,逐渐向高技术、功能化、差别化纤维等生产方向发展,聚酯纤维的应用领域也从最初的服用纤维逐渐发展到装饰、产业等领域。随着纤维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提高纤维的附加价值,是化纤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饰面料的高档化、舒适化有着迫切需求。低收缩涤纶长丝因其具有收缩率低及尺寸稳定性好的优点,可以制成蓬松性、悬垂性和手感均比较好的织物,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低收缩率及尺寸稳定性是聚酯纤维发展的一个方向,而影响纤维品质的是聚酯高分子的集态结构,主要涉及到聚酯分子间的作用力,结晶的形态和结构、取向态结构等,而结晶的形态和结构又是其中的重点。低收缩涤纶丝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和耐热稳定性,因此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领域。
收缩率是民用涤纶丝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与一般固体物质可逆的热胀冷缩现象不同,化学纤维受热后,往往发生不可逆热收缩,在热水洗涤和熨烫时,收缩表现得更为明显。低收缩型民用涤纶丝具有受热后收缩小的特点。虽然现有技术通过控制超喂率并进行紧张热定型也能制得低收缩型涤纶民用丝,但由于紧张热定型过程中纤维的长度被固定不可改变,会抑制大分子链的折叠,限制晶粒的生长,导致结晶存在缺陷,这会影响涤纶丝的热收缩回复性能(热收缩率较高)。
此外,由于涤纶属于疏水性纤维,分子上不含有亲水性基团,其分子结构中也缺少能与染料发生结合的活性基团,涤纶纤维的染色性能不佳。另外,涤纶纤维成品为部分结晶的超分子结构,其结晶部分分子链相互平行,大多呈反式构象,而无定形区则多呈顺式构象,且其分子排列相当紧密,这进一步增大了涤纶纤维的上染难度。常规PET纤维的染色一般采用分散染料染色,通常需要在高温(大于130℃)高压下进行染色,此法除了增加工艺上的复杂度之外,对设备要求较高,生产成本高,染色效果差。
因此,开发一种染色性能好且热收缩率低的低收缩型涤纶丝极具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染色性能好且热收缩率低的低收缩型涤纶牵伸丝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低收缩型涤纶牵伸丝的制备方法,按FDY工艺对改性聚酯进行加工,在紧张热定型工序与卷绕工序之间增设松弛热处理工序,即得低收缩型涤纶牵伸丝;
所述改性聚酯的制备方法为: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带三甲硅基侧基的二元醇和带叔丁基侧基的二元酸混合均匀后先后进行酯化反应和缩聚反应;
带三甲硅基侧基的二元醇的结构式如下:
式中,R为-CH2-、-CH(CH3)-或-C((CH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57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