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特斯林布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614033.X | 申请日: | 2018-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59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 发明(设计)人: | 邵义伟;赵艳丽;孙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F6/92 | 分类号: | D01F6/92;D01F1/10;C08G63/183;C08G63/86;D01D5/08;D01D5/088;D01D5/16;D01D10/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金利琴 |
| 地址: | 215226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特斯林布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斯林布及其制备方法,在改性聚酯工业丝表面包涂PVC后进行过水冷却、整经、织造和热定型制得特斯林布;改性聚酯工业丝的制备方法为: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2,5,6,6‑四甲基‑2,5‑庚二醇和掺杂改性的Sb2O3粉体混合均匀后先后进行酯化反应和缩聚反应后再经固相缩聚增粘和纺丝工艺得到;Sb2O3掺杂改性的过程为:首先将含金属离子Mx+的溶液与含Sb3+的溶液混合均匀,然后滴加沉淀剂至混合液的pH值为9~10,最后煅烧沉淀产物并粉碎;金属离子Mx+为Mg2+、Ca2+、Ba2+和Zn2+中的一种以上。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制得的特斯林布拉伸强度高,质量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改性聚酯纤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特斯林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具有模量高、耐摩擦、尺寸稳定性好、绝缘性能优良和耐化学药品性优良等特性,可用于制备纤维、薄膜、聚酯瓶及各种包装容器等。随着聚酯领域技术的不断进步,瓶级聚酯、膜用聚酯和工程塑料聚酯等聚酯的应用与制备技术也在逐渐成熟。
现阶段,聚酯合成常用的催化剂为锑系催化剂,市面上常见的锑系催化剂如 Sb2O3在聚酯合成过程中的添加量较大,锑系催化剂的添加量较大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较大,不利于聚酯的环保生产,同时锑系催化剂在缩聚反应中会转化为锑单质,使聚酯色泽发灰亮度降低,锑系催化剂添加量越大,对聚酯的色泽和质量等影响越大,但添加量小的锑系催化剂无法对参与聚酯合成的所有原料的反应进行催化,无法满足聚酯生产的需要。
另外,PVC(聚氯乙烯)作为一种常用的合成高分子材料,由于主链上含有卤素原子,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同时PVC具有强度高、绝缘性好、良好的耐气侯变化性以及优良的几何稳定性,对氧化剂、还原剂和强酸也有很强的抵抗力。同时价格低廉,来源广泛,因此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特斯林布即PVC包芯纱织物,它主要是通过以涤纶工业丝为芯材并在其表面包涂PVC然后用剑杆机织造后经后整理定型而成的一种纺织面料。工作人员先通过将PVC均匀包覆在涤纶长丝上从而制备得到PVC/PET复合包芯丝,然后用该包芯丝作为经纬纱进行编织进而得到织物,编织得到的织物综合了两者的优势,扬长补短。
特斯林布的拉伸断裂强力主要包括增强基布的强力、涂层材料的强力以及涂层与增强基布的结合强力。由于涤纶纤维成品为部分结晶的超分子结构,其结晶部分分子链相互平行,大多呈反式构象,而无定形区则多呈顺式构象,其分子排列相当紧密,且合成PET纤维的端头稀少、表面光滑及化学活性低,界面的相互作用力低,因此,PET与PVC较难结合,两者的结合强度较低,进而导致特斯林布的拉伸强度较低。
因此,研究一种拉伸强度高且质量好的特斯林布极具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拉伸强度高且质量好的的特斯林布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特斯林布的制备方法,在改性聚酯工业丝表面包涂PVC后进行过水冷却、整经、织造和热定型制得特斯林布,本发明在工业丝表面包涂PVC的工艺和参数与现有技术无明显区别,可参考现有技术来进行,本发明工业丝的织造方式与普通特斯林布相同,普通特斯林布的织造方式与其他织物也无显著区别,主要是特斯林布的丝表面包涂有PVC,而普通织物的丝表面未包涂PVC;
所述改性聚酯工业丝是通过将改性聚酯熔体进行固相缩聚增粘、熔融、计量、挤出、冷却、上油、拉伸、热定型和卷绕制得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40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