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补气血的大枣发酵食品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613303.5 | 申请日: | 2018-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5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宽;路福平;高聪聪;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A23L2/38 | 分类号: | A23L2/38;A23L33/00;C12N1/20;C12R1/25;C12R1/01;C12R1/225;C12R1/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盛铭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7 | 代理人: | 栗华楠 |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大枣 益生菌发酵 发酵食品 大豆粉 制备 动物双歧杆菌 副干酪乳杆菌 凝结芽孢杆菌 女性气血不足 青春双歧杆菌 营养保健作用 功能性食品 微生物发酵 植物乳杆菌 当归 固态发酵 活血止痛 天然植物 月经失调 黄芪 补气血 当归粉 黄芪粉 益生菌 发酵 饮料 保存 生产 | ||
1.一种补气血大枣发酵发酵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食品是利用包括植物乳杆菌、动物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在内的益生菌对大枣粉、大豆粉、当归粉、黄芪粉进行液态或固态混菌发酵所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气血大枣发酵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混菌发酵的步骤如下:
发酵培养基:每100ml水中添加10-15g大枣粉,另外添加1-5g大豆粉、1-3g当归粉、1-3g黄芪粉,121℃,20min灭菌得液态发酵培养基;
将种子液按如下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混菌液态发酵12-48h,温度为37℃;植物乳杆菌,动物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副干酪乳杆菌的接种量均为105-107CFU/ml;
发酵结束后,发酵液经过滤、加稳定剂、均质、杀菌后即得益生菌液态发酵饮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补气血大枣发酵食品,其特征在于,发酵培养基每100ml水中添加10g大枣粉,5g的大豆粉,1.5g的当归粉,1.5g的黄芪粉。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补气血大枣发酵食品,其特征在于,混菌液态发酵时间为24h。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补气血大枣发酵食品,其特征在于,植物乳杆菌,动物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副干酪乳杆菌的接种量均为5×107CFU/ml。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气血大枣发酵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混菌发酵的步骤如下:
(1)按大枣粉、大豆粉、当归粉、黄芪粉按重量比10-15:1-5:1-3:1-3称取原料并混合,将混合料与水按质量体积比1:0.75-2混合均匀后,121℃,20min灭菌制得固态发酵培养基;
(2)将种子液接入固态发酵培养基中,使得每克固态培养基中,植物乳杆菌,动物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副干酪乳杆菌的接种量均为106-107CFU/g;37℃,混菌固态发酵12-48h;
(3)发酵结束后,放置于-80℃预冻12小时后,放入真空冷冻干燥机内24小时,制得大枣益生菌固态发酵食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补气血大枣发酵食品,其特征在于,大枣粉:大豆粉:当归粉:黄芪粉=10:5:2:2;混合料与水按质量体积比1:1.5。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补气血大枣发酵食品,其特征在于,混菌固态发酵36h。
9.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补气血大枣发酵食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乳杆菌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TK9,保藏编号为CGMCC No.11891;所述动物双歧杆菌为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937,保藏编号为CGMCCNo.11892;所述青春双歧杆菌为青春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TK99,保藏编号为CGMCC No.12784;所述凝结芽孢杆菌为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TQ33,保藏编号为:CGMCC No.5233;所述副干酪乳杆菌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paracasei)TK1501,保藏编号为CGMCC No.131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330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