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电容器的陶瓷复合介电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12883.6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1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陈远强;李伟;张易宁;王维;陈素晶;张祥昕;刘永川;苗小飞;林俊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L27/16 | 分类号: | C08L27/16;C08K9/10;C08K3/24;C08J5/18;H01G4/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聂稻波;谢怡婷 |
地址: | 350002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器 复合介电 制备 钛酸钡粉体 陶瓷复合 介电膜 包覆 机械性能 硅烷偶联剂溶液 应用 表面改性处理 产业化生产 高介电常数 高热稳定性 聚偏氟乙烯 硅烷改性 体表面包 制备性能 低损耗 钛酸钡 均一 | ||
1.一种复合介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介电膜包括基体和填料,所述填料分散在所述基体中,所述基体包括聚偏氟乙烯,所述填料包括包覆镍的钛酸钡粉体,所述填料的体积百分比为1%~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介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介电膜的厚度为0.01μm~30μm,优选地厚度为0.02μm~1μm。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介电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钛酸钡粉体与镍盐溶液混合、干燥、烧结,制备包覆镍的钛酸钡粉体;
2)将步骤1)包覆镍的钛酸钡粉体与硅烷偶联剂溶液混合搅拌、清洗、干燥,制备得到硅烷改性包覆镍的钛酸钡粉体;
3)将步骤2)硅烷改性包覆镍的钛酸钡粉体与聚偏氟乙烯溶液混合,制备得到混合浆料;
4)将步骤3)的混合浆料涂覆、干燥,制备得到所述复合介电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介电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钛酸钡粉体与镍盐的质量比为5:1~100:1;
所述镍盐选自硝酸镍、硫酸镍、氯化镍、乙酸镍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介电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干燥温度为100℃~150℃,干燥时间为3h~12h;
在还原气氛中烧结,所述还原气氛选自一氧化碳、氢气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烧结温度为600℃~950℃,所述烧结时间为2h~6h。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介电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
所述硅烷偶联剂选自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介电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包覆镍的钛酸钡粉体与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为100:1~10000:1;
混合搅拌的温度为40~100℃,所述混合搅拌的时间为3~5h;
干燥温度为40~100℃,干燥时间为3~12h。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介电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中,所述聚偏氟乙烯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有机溶剂选自丙酮、四氢呋喃、甲基乙基丙酮、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四甲基脲、二甲亚砜、磷酸三甲酯、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包覆镍的钛酸钡粉体在固体中的体积占比为1%~50%;
混合时间为2~6h,混合方式为球磨、机械搅拌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介电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涂覆方式为刮涂、喷涂、辊涂、涂布、印刷中的至少一种;
复合介电膜的厚度为0.01μm~30μm,优选地厚度为0.02μm~1μm;
在负压下干燥,干燥时间为1h~10h。
10.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复合介电膜的用途,其用于电容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1288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