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成箔、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05113.9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99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邓利松;余英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东阳光科研发有限公司;宜都东阳光化成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1/08 | 分类号: | C25D11/08;C25D5/18;C25D5/44;C25D5/50;H01G9/055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佟林松 |
地址: | 52387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成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化成箔制备方法,预处理包括如下步骤:将腐蚀箔放置于处理液中进行恒电流氧化处理;处理液包括质量浓度为1‑5%的草酸以及质量浓度为0.5%‑2%的硼酸;第二次补形成包括如下步骤:将第一次磷化处理后的铝箔置于硼酸与硼铵的混合溶液中,使用直流叠加脉冲电源进行处理。通过使用草酸+硼酸的混合溶液对腐蚀箔进行阳极氧化处理,一方面硼酸的引入使得溶液的酸性更好控制,减轻了溶液对腐蚀箔的腐蚀能力;另一方面硼酸在阳极氧化过程中形成的氧化膜更为致密,能够使得形成的多孔氧化膜在后续化成中更加稳定;使用直流叠加脉冲电源进行处理,促使缺陷暴露并进行修复,减少化成箔氧化膜的缺陷数量,进一步提升化成箔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铝箔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化成箔、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铝电解电容器的耐纹波能力才能满足现有电子市场发展的需要。尤其在电焊机、闪光灯、高储能快速充放电等领域用的电容器中,对于电容器耐纹波性能的需求更加苛刻。化成箔作为制备铝电解电容器的核心材料,是提升电容器性能的关键所在。现有中高压化成箔的制备方法,一般包括水煮、多级化成、去极化处理、再化成、后处理等步骤。其中,水煮过程一般在90℃以上的纯水中进行,化成一般使用硼酸或者硼酸盐、磷酸或者磷酸盐、己二酸或者己二酸盐体系在高于85℃的温度下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去极化处理包括磷酸溶液的浸渍处理和高温条件下的热处理。通过该工艺,获得以γ型氧化铝为主的氧化膜,但由于氧化膜晶型转化过程中氧化膜体积变化导致产生缺陷较多,且致密的γ型氧化铝的内阻较大,造成电压波动时化成箔的发热量大,引起电容的失效,不适合用于电焊机、闪光灯、高储能快速充放电的电路环境。
为了制备缺陷少、内阻低的氧化膜,专利CN 103227052B、JPH06302476、JPH08293441等在化成过程中,使用草酸、硫酸、磷酸等对中高压腐蚀箔进行氧化处理使之形成致密的多孔氧化铝层的保护层,而后在硼酸或五硼酸铵溶液中进行逐级电压化成,获得损耗低、漏电流小的化成箔。但该改善工艺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使用纯草酸或者硫酸溶液进行中高压腐蚀箔的阳极氧化,一方面由于草酸或硫酸酸性过强,腐蚀箔发生腐蚀溶解导致容量衰减严重,另一方面草酸或硫酸阳极氧化形成的多孔膜较为疏松,在后续化成中容易被溶解,保护效果降低,使得最终的化成箔的氧化膜缺陷增加,影响化成箔损耗和漏电流。
2.草酸溶液中形成多孔阳极氧化膜在磷酸去极化处理时极易被溶解。因此在专利CN 103227052 B中化成实施例中并未增加相关处理。然而若无相关磷酸去极化处理,在逐级化成过程中形成的氧化膜缺陷无法被暴露并进行补形成修复,最终形成的氧化膜仍存在较多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成箔、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获得了低损耗、低漏电流特性的铝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化成箔制备方法,包括将腐蚀箔先后进行预处理、三级化成、第一次高温热处理、第一次补形成、第一次磷化处理、第二次补形成、第二次高温热处理、第三次补形成B、第二次磷化和烘干的步骤;
其中,预处理包括如下步骤:将腐蚀箔放置于处理液中进行恒电流氧化处理;处理液包括质量浓度为1-5%的草酸以及质量浓度为0.5%-2%的硼酸;
第二次补形成包括如下步骤:将第一次磷化处理后的铝箔置于硼酸与硼铵的混合溶液中,使用直流叠加脉冲电源进行处理。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化成箔制备方法处理得到的化成箔。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化成箔在制备电容器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东阳光科研发有限公司;宜都东阳光化成箔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东阳光科研发有限公司;宜都东阳光化成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51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