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体肝脏组织中脂质的提取和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03921.1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9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范德玲;吉贵祥;刘济宁;汪贞;王蕾;周林军;郭敏;古文;石利利;刘明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06 | 分类号: | G01N3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1 | 代理人: | 唐海力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肝脏组织 脂质 生物体 甲基叔丁基醚 有机相 甲醇 检测 申请 上层 二次萃取 检测分析 提取溶剂 提取效率 脂质提取 组织样本 组织匀浆 萃取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生物体肝脏组织中脂质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肝脏组织进行组织匀浆;加入甲基叔丁基醚和甲醇进行脂质萃取;取上层有机相再次加入甲基叔丁基醚和甲醇二次萃取;取上层有机相,完成脂质提取。本申请还给出了基于上述提取方法的生物体肝脏组织中脂质的检测方法。本申请解决了目前常用组织提取方法存在的组织样本用量大、提取效率低、提取溶剂毒性大,以及现有检测方法在肝脏组织中检测分析出的脂质数量少,种类少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物检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生物体肝脏组织中脂质的提取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肝脏作为机体脂质代谢和炎症控制的重要器官,人们对肝脏脂类代谢组学的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随着分析技术的进步,针对脂质化合物的分析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脂质类化合物能够更好、更全面的被表征、鉴定及定量分析。基于脂质组学分析技术揭示脂质代谢异常与疾病的相关性,寻找潜在生物标志物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根据研究模式不同,可将脂质代谢组学分为非靶向和靶向脂质代谢组学,非靶向脂质代谢是从全局分析的角度将样本中所有的代谢物质识别出来,该研究模式的优势在于全面寻找有差异的代谢物,其缺点是对代谢物识别的准确性不高,只能进行半定量测定。理想的非靶向脂质代谢组学样品采集和制备方法应满足:①非选择萃取出样品中含尽可能多的代谢物;②简便、快速、尽量避免或减少代谢物丢失或降解;③方法重现性和稳定性好;④有样品淬灭步骤,以确保代谢轮廓的真实性。而靶向代谢组学的特点则是利用相应的标准品对既定的一组代谢物质进行精确的定性定量分析,两者互相结合,使得脂质代谢组学研究结果更加完善。
由于生物样本的稀缺性和不可复得性,以及可供使用的样品量很少,而且基质复杂,同时由于内源性代谢物种类多,性质差异大,如何针对一份微量样本通过一种前处理方法一次分析完成各类脂质代谢物的测定是研究的难点。对于肝脏组织等脂质含量较多的生物样本,较为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经典的Folch法及由其衍生出的Bligh-Dyer法,这两种方法均是以氯仿和甲醇为有机相的两相提取法,具有操作简单、提取效率高的特点,但是氯仿具有毒性大的缺点,容易造成对操作人员的潜在危害。
针对目前常用组织提取方法存在的组织样本用量大、提取效率低、提取溶剂毒性大,以及现有检测方法在肝脏组织中检测分析出的脂质数量少,种类少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体肝脏组织中脂质的提取和检测方法,以解决目前常用组织提取方法存在的组织样本用量大、提取效率低、提取溶剂毒性大,以及现有检测方法在肝脏组织中检测分析出的脂质数量少,种类少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生物体肝脏组织中脂质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肝脏组织进行组织匀浆;加入甲基叔丁基醚和甲醇进行脂质萃取;取上层有机相再次加入甲基叔丁基醚和甲醇二次萃取;取上层有机相,完成脂质提取。
进一步的,所述组织匀浆步骤包括:准确称取肝脏组织于离心管中加水,离心管中加入钢球,间隔匀浆,间隔时冷却,匀浆后取出钢珠,得到均匀的肝脏组织匀浆液。
进一步的,加入钢球的数量为每离心管2~3个,组织匀浆时转速为2000~3000rpm,每次匀浆5~10s,间隔5~10s后再匀浆,反复匀浆10~12次,间隔时将离心管置于冰块中冷却。
进一步的,加入所述甲基叔丁基醚和甲醇的比例为5:1~6:1。
进一步的,所述萃取步骤包括:加入甲基叔丁基醚和甲醇后旋涡30~40s,超声10~20min,在3000~4000rpm转速下离心10~15min。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生物体肝脏组织中脂质的检测方法,利用上述的提取方法对生物体肝脏组织中的脂质进行前处理。
进一步的,对所述生物体肝脏组织中的脂质进行前处理后利用色谱-质谱联用方法进行脂质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39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